中国流行音乐的“香港时期”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上海时期”的作曲家和词作家移居香港,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香港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基本延续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代曲”的特征。受香港崇洋思想的影响,“洋为中用”,当时的许多歌曲直接取用西方流行歌曲的曲调填词而成,这也使得后来的香港流行乐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填词人。
同早期的上海时期一样,音乐与电影不分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甚至电影的内容都与音乐有关。如1956年王天林导演的电影《那个不多情》就是一部歌唱片,其中就有14首歌曲,皆由姚敏作曲,其中13首是由陈蝶衣填词,仅一首《双双对对》为李隽青填词。我们至今仍然能常常听到的那首《春风吻上了我的脸》就是出自这部电影,这首歌红了几十年,经久不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还曾经用这首歌作为过广告歌曲。同样在1956年上映的电影《杏花溪之恋》也是一部有着音乐元素的电影,这部电影中则诞生了《情人的眼泪》,同样是由姚敏作曲、陈蝶衣作词。2007年周杰伦自导自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再次将这首歌用作了插曲。
1958年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给我一个吻》就有“洋为中用”。根据1953年的英文歌曲《Seven Lonely Days》,由李隽青填词的《给我一个吻》作为了主题曲。李隽青的名声不显,但是作为词圣的陈蝶衣却说他是前辈,写词比他还早。香港著名词人黄霑在歌词创作方面也深受其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唱李隽青填词的歌——1958年的香港电影《苦儿流浪记》中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由李隽青填词。
我们都知道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它的作曲人王福龄也是“香港时期”的中坚力量,曾经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进修,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歌曲创作,1956年创作的歌曲《今宵多珍重》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地唱响在各种晚会上,1982年陈百强推出粤语版本,推出即大热,斩获大奖。1960年创作的《南屏晚钟》(陈蝶衣词),更是充满魅力,歌曲婉转动人、轻快悠扬,数十年经久不衰。1961年他为陶秦执导的电影《不了情》创作了主题曲《不了情》(陶秦词),钢琴的前奏充满了古典韵味,曲调凄美婉转,令人难忘。
“香港时期”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衰落,首先是由于“英伦入侵”,“披头士热”席卷全球,也侵袭了香港,1964年披头士乐队访问香港演出,给年轻一代带来了巨大影响,年轻人开始领略到摇滚乐的魅力,纷纷组起了乐队,“粤语歌曲之父”许冠杰在中学时就开始组乐队,最为典型的就是谭咏麟、钟镇涛等人的温拿乐队,一度被誉为香港的披头士。其次是因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台湾歌手登陆香港对香港本土歌手造成冲击,抢占了市场份额。之后粤语歌曲的兴起给国语歌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中国流行音乐的“香港时期”渐渐走向衰败。当然,粤语歌曲也是香港流行音乐新的起点,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粤语歌曲也日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链接:
姚莉演唱《春风吻上了我的脸》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CohI34E
潘秀琼演唱《情人的眼泪》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u3nRiJ
张露演唱《给我一个吻》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K33b2fo
崔萍演唱《今宵多珍重》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1br4AfY
崔萍演唱《南屏晚钟》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hrt1pEtiWXdS
顾媚演唱《不了情》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jdWXB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