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任伯年大展中的常博珍品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9月9日至12月9日,“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隆重展陈。这是全国首次全面系统展示任伯年生平经历、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的专题特展,吸引了众多游客、绘画爱好者及专家学者,国内外好评如潮。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常州博物馆等24家文博单位的158件(组)书画藏品,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艺术特征,及以他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此展不仅加强了馆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徐渭,陈洪绶,任伯年,皆为浙江绍兴人,他们都是中国美术史中的开宗立派者。500年前,徐渭开启了中国画大写意一派;明末清初,陈洪绶开高古一派;而后数百年的19世纪里,深受陈洪绶影响,并承袭徐渭写意画法的任伯年,则成为“海上画派”巨匠,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向现代转型的里程碑式人物。这次任伯年绘画大展,是国内首个全面系统展示任伯年一生和艺术风貌的特展,也是有史以来的任伯年画展中,规模最大、藏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一次大展。整个展览主题鲜明,展品精、系列全、脉络清,更能让人们欣赏到他清新明快、笔无常法、雅丽丰繁的艺术特征。这是绍兴博物馆沈一萍副馆长主持策划现象级大展“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和“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后又一精心筹办的宏制大展。

常州博物馆为地市一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书画艺术品的收藏是其特色之一,主要以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常州地区名人名家的作品为主,其中不乏孙慎行、唐宇昭、恽向、恽寿平、钱维城、汤贻汾等历代名家的艺术精品。此外,常州博物馆亦有许多各时期其他名家的精品典藏,如文徵明的《行书七言诗》、吴伟的《醉樵图》、王原祁的《小孤山图》等等。常州博物馆有幸参与此次文化盛事,3件书画珍品参展,其中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图轴》、华嵒的《泰岱云海图轴》为国家二级文物,徐悲鸿的《秋树图轴》为国家三级文物。

华嵒 泰岱云海图轴

纵171厘米? 横68厘米 纸本

常州博物馆 藏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东园生,福建上杭人。早年寓居杭州,后长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尤其花鸟,堪称恽南田后第一人。

此图颇为抽象奇特,将泰山云岚变幻之态以简练的水墨写意勾染而出。近处的山间风云,飘飘渺渺,蒸腾欲上;远近峰峦在云雾的笼罩下雄踞天外。整幅画形凝神溢,外动内静,奇中寓奇,体现出作者极高的艺术创造力。

释文:客言丁南羽有《黄山云海图》,恽南田有《天目云海图》,然黄山奇险天目幽奥,云岚聚合变态无常,而两君各运机杼,皆能掇其秘趣。余曩时客游泰岱,见云出莲华、日观两峰之间。其始也,或如龙、如马、如凤翔鹏起,盖旋车翻,似若逢逢有声;须臾弥空叠浪汪洋海矣。今拟丁、恽二子所画之云海,与余所观之云海三者则当有别焉。余独何艰乎,排胸中浩荡之气,一洗山灵面目也哉!庚戌八月三日并题。

忽讶山骨冷,万竅濯灵涛。我师列御寇,凭虚风颾颾。

款识:南阳山中樵客嵒。

钤印:“奈何”白文印,“华嵒”白文印,“秋岳”白文印。

任颐 苏武牧羊图轴

纸本

纵148.9厘米?横81厘米

常州博物馆 藏

任颐(1840-1896),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鹤声,工写照,伯年幼时得父指授;后遇任熊,被收为弟子;继从任薰学画,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皆擅。他师古、师今又重写生,创造出色彩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的新格调,在淳雅与通俗之间找到了十分恰当的平衡点,影响巨大,是海派绘画巨匠。

此幅“苏武牧羊图”为任伯年于光绪十四年(1888)49岁时所作,正值其艺术臻于化境之时。图中绘苏武手持汉节,鬓发皆白,目视远方;两只羊在他前方,一合眼仰头,一眯眼平视,似有风雪迎面吹来。而苏武的目光坚定自信,身形舒展挺直,不畏严寒,表现了其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人物头巾、衣纹勾勒顿挫有力,融钉头鼠尾描和折芦描于一体,既富于装饰意匠,又表现出衣服之厚、北地之寒。

苏武的气节历来被人们传颂,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任伯年就以此为画题创作过多幅作品,而此幅笔墨与传神俱属上乘,堪称其同类画中之精品。

款识:光绪戊子年首夏,山阴任颐伯年,写于沪城之颐颐草堂。

钤印:“任伯年”白文印,“颐印”白文印,“颐颐草堂”朱文印。

徐悲鸿 秋树图轴

纵130厘米? 横78厘米 纸本

常州博物馆 藏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兼采中西之长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人之一,江苏宜兴人。他于1919年赴法国留学,系统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回国后即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致力于中国画的改良,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家。

此图作于1936年,为徐悲鸿的中西融合之作。他采用西画的焦点透视法,用中国传统的笔墨阔笔写出河边金叶萧萧的秋景,远山缥缈,给人以真实的空间感。画作意境清幽冷寂,别具新意。

款识:廿五年初春,悲鸿。

钤印:“悲鸿”白文印。

鉴藏印:“青霞鉴赏”朱文印、“蕴瑞珍藏”朱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