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纵膈肿瘤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陈荣春 儿医萱) 9岁的晨晨(化名)因为肺炎住院,不料却查出纵隔肿瘤。所幸经过市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一场手术同时实施三项新技术,帮助晨晨解决了难题。目前,晨晨已经康复出院。
晨晨因为肺炎住进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十六病区。可是,在入院后的肺部CT检查中,医生却意外发现,除了两肺散在的炎症,孩子的后纵膈脊柱左边居然出现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异常阴影。十六病区副主任丁立决定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邀请胸外科、影像科专家团队进行会诊。经过仔细检查和多番讨论,专家们诊断孩子胸部的异常阴影为后纵神经原性肿瘤。
“儿童纵隔肿瘤较成人少,但也并不罕见。其中最多见的类型是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及生殖来源肿瘤,而后纵隔最多见的就是神经源性肿瘤。”胸外科主任翟光地介绍,“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包块,治疗效果较好,部分甚至不用化疗;但如果发现较晚,侵犯脊柱脊髓或者远处转移,那就会危及生命了。”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晨晨妈妈也感到意外和不安:“本来以为就是看肺炎,没想到住院体检查出肿瘤。不过,幸亏这次检查发现了,要不然让这个害人的东西在孩子身体里面长,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呢。”
只要发现了肿瘤,尽早手术肯定是最佳治疗方案,可是胸外科副主任张伟犯了难:“肿瘤长在孩子的左侧纵膈,最佳选择是创伤小的胸腔镜手术进行肿瘤切除。可是,肿瘤位置距离孩子的左肺特别近,随着呼吸运动,左肺也在不断膨隆,会不会误伤左肺?”
于是,团队又一次集聚了麻醉科、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专家。经过反复商议,大家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待孩子肺炎好转后,由胸外科医生进行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手术;过程中,由麻醉科医生采用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术将左肺闭合;由呼吸科医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实施右肺单肺通气。
一场手术,同时实施三项新技术,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单肺通气,对麻醉科医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因为孩子气道比成人狭小,氧储备差,单肺通气时容易出现缺氧和肺隔离不完全的情况,风险极大。
但是,不能不救。
在和晨晨父母商定后,团队进行充足的术前准备。11月16日,晨晨被送进手术室。麻醉科副主任匡荣再次评估孩子的情况后,开始进行快速麻醉诱导。呼吸科副主任王涉洋也准确将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定位,和匡荣一起顺利从气管导管内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封堵了孩子的左肺。看到左侧肺脏顺利萎陷,右侧胸廓呼吸动度良好,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至此,孩子已经成功开始了单肺通气。翟光地、张伟运用胸腔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切除了直径3厘米的肿瘤。手术历时1小时25分钟,过程顺利,这让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