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我家的安居工程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普通百姓人家也有安居工程吗?我的回答是:不仅有,而且艰难曲折且富有过程感与成就感,一旦完工,便可实现幸福安居而助人生幸福再出发。

世居常州城却居无定所

我家自明代起便世居常州城内,却因家庭贫困而世代居无定所。听老辈人说,新中国成立前曾租住于人民公园北侧的青云坊内。1937年11月底日寇侵占常州时,祖父已病逝数年,祖母带领家中七口人逃难至武进县湟里乡下。父亲时为爱国热血青年,跟随师兄(中共地下党员)在弋桥头奋力为被日寇轰炸而燃烧的南大街商铺灭火,及至鬼子进城才撤出常州,遂与家人失散。父亲一行逃难经过南方七省,一路宣传抗日,得到很多爱国同胞的支持以度日,一年半后才回到常州。可是青云坊的租屋已被日寇破坏得面目全非,我们一家搬至东下塘继续租房栖身。

国有矿山的安居待遇

1971年底因国家煤炭工业发展需要,我被调往煤炭部徐州矿务局当上了矿工,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一员。不论单身还是成家,均由公家安排住房。

我成家后分配到煤矿工人村一户两大间隔成四小间并带有院子的住宅。清晨,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妻儿,迎着阳光哼着歌曲去上班,到了就把孩子放在矿托儿所,不用交费也不用担心,阿姨们照顾得很好。下班回家做完家务便认真看书学习,读完了煤炭开采和安全生产规程等全套书籍,还先后完成了补习高中和大专企管专业,忝列“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行列;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堂屋还成为矿山“文学青年”沙龙的活动之地;每年春节前我家院子里人头攒动,一批批矿工前来求写春联。我一面挥毫,一面给他们介绍家乡常州的工业发展和历史文化,矿工们便赠我“黑脸书生”雅号。我在这矿山住宅里还先后接待了来自家乡和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

此乃我的第一套安居工程,是国家给予产业工人的安居待遇。

买不起三千元一户的旧房

有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幸运与困难相伴”。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人才交流”政策我被调往无锡国有电机厂搞企管工作,很多矿工都来帮忙相送,矿上的苏南老乡们则羡慕我的“运气”。但到了新地却因暂无住房而借居于北塘区后祁街36号老民房的小阁楼上,经常“未敢翻身已碰头”,下班后也没地方读书写作,楼下两只煤球炉更是熏得我呼吸道发病住进了医院。于是我便每天加班,既可躲避烟熏火燎和人声嘈杂,又可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和学习。不久有人探得附近小巷内有一户带院子的破屋,因主人出国定居而以三千元价格出售,亲朋好友皆许以借款鼓励我买下。其时我夫妇俩月收入合计仅百余元,每月须等发工资计划开支度日,囊中羞涩连三百元都拿不出,再加上房屋修缮也要一笔不菲的费用,最终因“穷就穷个债”的老话而不敢借款,被迫放弃。

人生中第一次个人安居工程之梦随之破灭。

西山头顶楼住宅的窘境

1988年初我再次由苏锡常“人才交流”回到了常州,一面工作一面深造本科外经专业。父母亲把清凉新村的老公房给我小家庭和祖母居住,自己却租住在浦前老街上。两年后我分得一户七层顶楼50余平方米无电梯的公房,父母得以回归,全家欢天喜地。不料1991年那场暴雨造成屋顶和墙体37处漏水,活脱脱小学课文《我家搬进康乐村》的真实写照:“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滴答滴答下个不停。”西山头平顶房夏季室内极端高温达摄氏33度,家具摸上去都烫手,每时每刻皆汗流浃背;冬天室内低温达摄氏零下8度,水管和煤气管冻住无法生活,只好找来已淘汰的煤炉和煤球,从低层人家拎来自来水,烧开后浇热龙头与管道以勉强度日,有次因天寒而室内密闭,险些因煤气中毒而丧命。其时人到中年,上老下小,工作甚忙,每天早出晚归犹如打仗,难免丢三落四,常在七层楼道内上下奔跑,累得精疲力竭。待到深夜休息时,总是靠在床背上痴想:何时才能有自己的住房呢?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1992年国家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个人贷款买房了。然而,孩子们已分别上初中高中,学杂费等如一座沉重的大山,把工薪阶层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每看到学校的收费项目清单,急得如热锅蚂蚁。日常生活都依然要等发工资才能维持,可以贷款买房,可何时才能还清债务呢?

公积金贷款买房安居乐业

如此犹豫再三熬到了1996年,欣闻市政府建造三处安居工程,每平方米1400元,困难家庭可以优先贷款购买。真乃久旱逢甘霖啊!我便下定决心要贷款购买安居房。

正准备签订贷款手续时,妻子却因企业倒闭而下岗了。这个“晴天霹雳”把我们一下子打闷了:款还贷吗?房还买吗?又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经不住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终于豁出去了:买!月供要占收入的一半,压力太大,那就还款时间长些:15年。一切手续办完,位于龙游河畔的安居小区里,终于有一户79平方米的一楼住宅将属于自己,我便时常骑车前往查看建造进度。

1998年下半年,安居房终于交付。经过简单装修,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搬进了这户两室一厅明厨明卫的新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喜祝贺。有了自己的住房,我更加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为了还贷,妻子也找了临时工又干了十几年。15年的还贷期好长好长。但不论生活有多艰难,我月月都把还款作为第一开支首先支付,及至2012年我退休时,所贷款项连本带息达1.5倍悉数还清,被抵押的房产证终于到了自己手上,从此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安居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