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强链补链,产品零部件65%自研自产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凃贤平 贡丹芳) 今年,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正在走上“接班”之路的“厂二代”,如何一边成长一边创新,像父辈一样在时代大潮中闯出一番新天地?
日报天宁企业调研小组第二站走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江苏曼淇威电气产品有限公司,听总经理姚久刚讲述成长故事。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真正回到曼淇威工作,是在2016年。
曼淇威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比较陌生,但在制冷行业,曼淇威还是比较知名的,我们主要生产商用空调用的马达、风机、压力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加热带和PTC加热器产品,这些制冷配件都是空调里面的核心部件,所以我们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大家熟知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大金、三菱重工、松下、富士通、日立、特灵、约克、开利、麦克维尔、美的、格力、海尔、海信等……现在还衍生出新产品—储能风机系列,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行业。
2008年留学回来后,我先入职了富士通,这几年时间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积累经验值的同时也收获了企业的认可。回曼淇威后,富士通也成为了我的客户,而且有一款产品我们是独家供应商。
我们公司目前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常州2个厂区有620多人。随着业务订单不断增长,我们一直还在招工。疫情之前,每年销售收入大约增长10%以上,即使在疫情期间这个数据也是保持增长的。
近几年,随着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加剧,客户对于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1个月可能都交不了货的产品,现在客户可能只给7天交货期,3天生产期。有的产品看着容易却是非常难生产,给我供应的生产企业可能2个星期都交不了货,导致我们也没办法按时交货。
这种新常态促使我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聚焦强链补链,打造垂直整合产业链,自主生产65%以上的产品零部件,这在常州的友商里可能找不到第二家,剩下的35%基本为原材料包括铜线、硅钢、塑料粒子、铝锭等。机壳自己做,上下端盖自己做,里面的核心零件定、转子自己做,注塑件自己做,注铝件自己做,电源线也自己做,这样的生产模式更有利于我们确保品质和交货期。
其实,起先在决定自主生产这些零部件的时候,我们也交了不少学费。产品尺寸和参数需要非常精确,如果尺寸小了不能用,尺寸大了跌落试验过不了,同心度不好又会产生噪音。因此,我们不断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我们的优势就是个性化定制,很多友商只做少品种大批量的产品,品种多量少的他们看不上,往往这些产品才是真正有利润的产品。
零部件的精细制造除了对设计研发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对一线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有了提高,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招募有专业基础知识的高技术员工。
父亲一直跟我说,企业家一定要有领先的思维,引领企业去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市场在变化,客户也在变化,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新领域,所以我们现在从制冷行业拓展到了冷链和储能行业。此外,我们也加速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从最早开拓的北美市场,到现在中东、欧洲、北非和亚洲市场的业务也每年都在增长。
我一直形容自己是大树下乘凉的人,父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有责任把企业持续做好。如今,我已经有了下一个五年目标: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压力开关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其他产品也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选址建设海外工厂以应对全球挑战;此外,最关键的是练好内功,招聘更多人才,关注企业文化,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五年后,在这样的基础上,曼淇威将朝着百年企业的愿景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