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市委常委会开展“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案例解剖式调研,深入总结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治理经验,明确将以更大力度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以新能源之都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层次绿色转型。

近年来,常州市累计投入超100亿元,拆除近50家化工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虽然牺牲了一些眼前利益,但却使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位列全省第一;而且实现“腾笼换鸟”,腾退土地2000余亩,促进产业向现代化升级,实现“生态锈带”向“发展秀带”成功转型。这不仅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变革,背后是政绩观的深刻转变。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能否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政绩观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推动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政绩为谁而树”的正确政绩观,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为谁发展、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从而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反之,为官以私,就会热衷于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势”代替“造福”,以“短平快”代替“长远实”,最后是“面子工程丢了面子、形象工程坏了形象、政绩工程没了政绩”。类似贵州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湖北荆州“巨型关公像”等问题值得引以为戒。近年来,常州在老城厢复兴、大板房专项治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这些民生工程虽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却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为常州的营商环境、文旅产业、服务业态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而这些软环境的提升,让常州成为品质生活的高地、成就梦想的舞台,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牢固树立“树什么样的政绩”的政绩观,根本要求是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当前,常州正纵深推进“532”发展战略,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奋进量质并举且有高度有支撑的“万亿之城”。要守好招商引资的“底线”和“红线”,坚决杜绝“捡到篮里都是菜”的错误政绩倾向,重点围绕“两湖”创新区和新能源之都建设,严把新能源等项目准入门槛,高质量谋划好“两湖”创新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先行带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

牢固树立“靠什么树政绩”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崇尚实干,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绘到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经济发展是政绩,转型升级、社会治理、旧城改造同样也是政绩。必须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通过设置关键性、引领性考核指标,因地制宜,激发不同板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要辩证看待“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既要抓好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安排和基础工程。

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当前,常州正处于全面贯彻“532”发展战略,奋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造福于民中埋头苦干,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