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倪久晋:猛犸牙刻 再现《毛泽东词意图》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上一篇    下一篇

寒露刚过,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象牙浅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1岁的倪久晋先生,将刚完成的猛犸牙刻《毛泽东词意图》展示给朋友们欣赏。

倪久晋是武进牛塘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少年休学养病期间认真临摹传统书画范本,克服自身残疾等诸多困难,广泛向书画艺术家求艺拜学,后进入牛塘工美雕刻厂专门学习象牙浅刻技艺。他擅长山水,讲究以刀代笔,在象牙平面上用刻刀以浅刻的形式表现出中国画的线条和墨韵。兼攻儒、释、道人物,其作品具有个性,自成风貌。他还培养了数位象牙浅刻市级传承人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常州象牙浅刻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今年6月起,倪久晋开始考虑创作一件既能表达传统中国山水画特色,又能致敬中国革命、致敬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猛犸牙刻作品,他想到了著名画家陆俨少创作的《毛泽东词意图》。

陆俨少是20世纪最后一位由传统入手,个性风格独特且为数不多的山水画大师,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化古为新的艺术创造在当代山水画坛独树一帜。20世纪50—70年代,毛泽东诗词陆续发表,画家们争先恐后选为画题,成为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陆俨少也创作了不少毛泽东诗词画。

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作于1930年2月。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省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1月底,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并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毛泽东年谱》在“1930年2月”条目下记载:行军途中,在“马背上哼成”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一首。其词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虽系毛泽东马上即兴之作,然激情澎湃,仿佛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上片写行军途中所见,下片写行军目标所向。寥寥数语,将将士们不畏恶劣天气、不惧路途艰险的昂扬斗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在原画中,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经过山区的场景。画面中,一行红军高举红旗,肩扛步枪,每隔数十人就有人扛一面大红旗,队伍在雪地中时隐时现。他们正冒风雪行经山间,经过一处险要的关隘。近处枝木或挺或伏,山石或立或卧,由近及远,白雪皑皑,人由大变小,山石渐渐模糊,天色几乎与山色融为一体,远处莽莽苍苍,展现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倪久晋在将陆俨少原作艺术再现在猛犸牙上时,注意到了纸质与牙质作为艺术表现载体以及艺术效果上的不同,他将原作的横幅形改成了折扇扇面形。他说,宣纸上可以用笔进行渲染,但在猛犸牙板上却不能以平刮的手法来表现水墨效果,特别是其中要体现云的变化,雪覆盖的草、灌木,只能用颤笔法,用略起伏的点,连点带刮,手要不时抖动,还要用断续的线条,这样才能将山石、草木在雪中的样子表现出来。最终,倪久晋完成的作品,长约35厘米、宽约9.1厘米。

从审视原稿到最终完成,倪久晋花了4个月。他说:“这件作品是我自己的收藏,以后如果有相应的庆祝活动,我将把它送往展厅,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