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做越放不下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与诸葛佩圣先生相识经年。20世纪末我在常州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他是常州知名文化人士,恰恰在那时,他在媒体上爆出了一条特大新闻——金坛诸葛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迁居地,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不断地深入挖掘、研究和宣传这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发掘和保护金坛这一著名文化遗产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让这个很不起眼的古村落成了名扬天下的村庄。在与他的接触中,我被他的渊博知识、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一次次打动,对他的学术、胸襟和眼界敬佩之至。
诸葛先生业经教育、公安、文化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并非专业文化人士,他在诸葛亮文化研究方面取得震惊世人的成果,外人或许有些吃惊,可熟悉他的人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是个读书之人,做学问之人。自幼手不释卷,尤喜古典文学。虽从事过多个行业,经历过许多艰辛,但丝毫没有影响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不懈追求,毕生“学究一经”,工于诗词,长于文赋,思辨学问,终成大器。可能是冥冥之中的缘故,他对诸葛亮文化情有独钟,对诸葛亮的学术和军事谋略可谓烂熟于胸。当年诸葛村的发现,起因于一次邂逅,但偶然中有必然,诸葛先生的学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末,诸葛家族的祖茔地惊现一座古墓和一块巨型石碑,负责“平坟还田”的镇派出所工作人员要求将坟包铲平,石碑移走。时在公安部门工作的他被族人紧急请回鉴别考证。因石碑年代已久,碑文风化较重,他依稀可辨地看到碑文下款刻的“大元延祐三年岁在丙辰冬十一月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撰”字样,震惊之下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元代重臣、大书法家能为故者落墨撰志,可以想象墓中老祖宗地位的显赫。他当即拓印碑文,深钻细研,从蟠龙篆额阳刻“始迁祖肇穴之碑”,上款阴刻“宋进士授五经博士诸葛维贤公墓表”和碑文奉诸葛孔明为始祖的记载中,方知金坛诸葛一族正是诸葛亮的后裔。为追本溯源,他费尽周折寻得一部封存百年、保存完好的金坛谨慎堂《诸葛氏宗谱》,经缜密考证,排列出翔实的“始祖忠武公世系表”,确证金坛始迁祖诸葛维贤公系诸葛亮第三十二世孙。之后,他认真研究《诸葛亮全书》里的八阵图图谱,将记忆中老家纵横交错、排列有序的河道画出草图,与八阵图图谱一一对照,一个惊天的秘密被破译出来,即金坛儒林镇鲁墅村等相邻的八个村庄及河道完全是按照先祖诸葛亮的八阵图图谱布阵的。考据确凿之后,《金坛发现诸葛八阵图护村河村落》一文立即见诸全国主要媒体,引起举国关注,诸葛先生也由此而闻名。
每个人对故乡的情感都是自然而浓烈的,因为这里有生命最初的印记,越是年岁长,越是念初心,诸葛先生也不例外。刚开始发现遗存时,他的心旌是激荡不已的,为家族寻得了“身份证”,为祖先找到了“回家”的路,他的精神愉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的情感和认知没有停留在这一古老淳朴的层面,他深厚的文化素养,拓展了他的学术视野和人生格局。在深入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他逐渐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力量。他说,文化遗产,当你了解它、认识它价值的时候,你的眼界就高了,认知也升华了,就不会把诸葛村遗存仅仅看作是一桩宗族功业,而会自觉地把它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看作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八阵图“活化石”和“博物馆”,认为这些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厚重、独特而不可复制。当你与他聊起这些将会渐渐消失的遗存时,他的学者理性,常常被激情左右,那种焦虑溢于言表,对抢救这些遗存有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
诸葛先生把抢救保护诸葛村文化遗存切切实实当作事业来做,而支撑他的内在动力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又从何而来?诸葛先生自己的回答是“越做越放不下”,这背后蕴藏着他对文化遗存的热爱与担当。一般人对当年他作为政府机关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热心这件事可能有狭隘的理解,如今他已是知名的文化学者,颇有成就的收藏家,又将女儿诸葛丽娜培养成了著名的书法家,早已实现了自我人生的华丽蜕变。现已年届七旬的他,本可心安理得地享受晚年生活,可他没有这样做,索性来了个“暮年变法”,把其他的一切都放下,一心扑在诸葛村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上。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成立了常州市金坛诸葛亮文化研究会,鉴于他的学术水平和威望,他被举荐为诸葛亮文化研究会会长。他老当益壮,不辱使命,每周从五十多公里外的常州赶来办公,从未间断。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件事,付出了多少辛劳谁也说不清。为尽快修复被战火毁损的历史文物建筑,他发出倡议,向在外工作的诸葛氏族人四处致函,筹得数百万元,他个人出资又将近一半,在村头修建了一重雄伟高大的石牌坊门楼和一座飞檐翘角的武侯亭,始祖诸葛亮、始迁祖诸葛维贤的巨型花岗岩石像各一尊,使八阵图村落古遗址的恢复初现雏形。
时至今日,诸葛村的古遗迹修复虽小有成就,但诸葛先生并不满足这种依靠村民微薄之力、艰难推促着保护工作向前蠕动的模式,他思考的是依靠政府的大投入,做好诸葛村保护开发的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后,诸葛先生备受鼓舞和鞭策。他觉得金坛诸葛村这一文化遗产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开发好,将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抓手,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热点。为此,他集思广益、深入思考,写出了《充分发挥诸葛亮文化在“兴文化”中的积极作用》的研究文章,因很有见地,登上了常州市委主办的《开创》杂志。他精心绘制诸葛村保护开发的蓝图,筹划陆续恢复谨慎堂、关帝庙、七星坛、砚台仙岛等七大重要古迹,恢复鲁墅村当年的建筑风格和水八卦的护村河,建成保留古风古貌的遗址公园,创造性地打造诸葛亮文化产业,呈现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诸葛小镇。诸葛先生将自己的远景设想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进入规划决策之中。现诸葛村已被列入常州市金坛区发展规划,纳入长荡湖旅游风景区开发项目,前景可期。
诸葛先生潜心研究诸葛村文化遗产二十余年,成果颇丰。在前几年出版了《诸葛后裔今何在》《诸葛八阵图村落》两部著作的基础上,今又推出了《呼之欲出的诸葛村》一书。书中既有沉睡百年原始史料的展示,又有诸葛先生的透彻研究;既有诸葛村遗存发现和修复的生动记载,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宣传价值。诸葛先生自谦此书是一本资料宣传册,他的愿望是找回诸葛村当年的辉煌,可千年古村史料尽失,要找知道详情的人几乎又不可能,这些困难给专著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诸葛先生说比遗憾更为痛切的是危机,再过几年、十几年,连现在收集到的资料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多地抢救一些文化遗存,并通过这部书唤起更多的人参与保护诸葛村。
诸葛先生热爱中华文化遗产的初心可敬,让人感动。我们期待着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金坛诸葛八阵图护村河村落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能够尽快得到保护和发展,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美丽的长荡湖畔。
是为序。
(本文为《呼之欲出的诸葛村》序,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