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打造一个长在社区里的“岛屿”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宋婧

小店是城市的生机,也是最美妙的风景。

在光华路上,有一家别致的小店,夹在一众标准化店招的铺子中,显得特立独行。因为焕新5年来,它仍是这条街上唯一一家没有“名字”的店铺。空间主理人汤宁把这里定义为一座长在社区里的“岛屿”。

老屋新生,换个角度看世界

时下,爆改老房是网络热点。然而在2018年,汤宁和爱人洪琳就尝试完成了老屋的首次改造。

汤宁是一位设计爱好者,洪琳是一名景观设计师,他们对空间有着自己的想法。“当时流行老城改造、城市更新,我俩一直想改造一个空间,一个兼顾办公和会友的独立空间。”洪琳说,于是承载着洪琳成长回忆的老房便成了不二之选。

这间老房位于浦北新村,有着近30年的历史。改造时,夫妻俩舍不得丢弃房间里的旧物,他们就把老门板、镂空雕花挂落、破罐子、仿古砖都用上。麻将桌的抽屉想办法放置于墙面,从配角转化为主角;淘汰的隔板置于台阶上,成为移动的椅子;打通的墙体不经刻意打磨,保留自然的颜色和纹理……他们关注每一个角落,尊重每一个物品,发现它们留存的意义。这个98平方米的空间,处处透着设计者的个人情绪和态度:在自给自足中取悦自己,在老屋新生中换个角度看世界。

2018年夏至,这间屋子终于迎来了首批朋友。

空间开放,汇聚一群有趣的人

起初,这里只是一间办公室,洪琳画图纸,汤宁做皮具。偶尔,他们会邀请三五好友来工作室参观,随后冲上一杯咖啡,或者泡上一壶茶,吹着小院的风,呆上一个下午。

路过的人也会好奇,但他们顶多驻足看上两眼,很少有人会敲门一探究竟。

后面来的朋友多了,朋友又带着朋友,知道这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朋友们愿意来,也许是看中了这个空间里某个有趣的点,如果能持续更新,这里就能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空间。”汤宁说,他们决定把独立工作室当成共享空间来打造。

于是,有的朋友搬来自己设计的绿植,寻找有缘人;有的朋友将插画摆放在此,办起文化艺术展;还有的朋友索性将工作室搬来,“借”着老房的氛围,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里成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共享空间,聚集了一批热爱生活的有趣之人,他们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传递给更多的人。

社区“岛屿”,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好

刚刚结束了一个插画展,小店又迎来了新一期展览——“以我为轴·观察附近”摄影作品展。

“这次合作的独立摄影师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他把触角聚焦在‘附近’,观察每个人的生活百态。”汤宁是策展人,他精挑细选了50幅作品,让大家看看身边微小的事物,发现不被观察处的奇妙。

汤宁自己就是一个热爱观察的人。小店有一面小黑板,上面是一幅粉笔绘制的地图,标注着工作室附近的各类小店:好吃的鸡蛋饼摊、守了很多年的修鞋摊、物美价廉的五金店……这些店铺他经常光顾,是每每想起就感到温暖的存在。

汤宁还常组织城市漫步,带大家走一走城中村,看一看老建筑,寻一寻被遗忘的角落。“比起人潮汹涌的景点,我更喜欢身边的老社区,如果擅于发现,他们也会成为‘白月光’。”汤宁的想法,吸引了不少志趣相投的人。有在常读书的大学生,有在周边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也有从外地奔赴而来的“粉丝”,大家都愿意跟着他的步伐,开启一场城市发现之旅。

附近即日常,这爿店渐渐成了社区的岛屿,有人走进,带着期待,寻找片刻安宁和美好;有人离开,带着好奇,寻找这座城市被爱的理由。汤宁说,小店折射出了时代镜像,也为城市日常营造别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