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九洲诺亚黄天荡清水蟹高质丰收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孙东青

秋风乍起,蟹香满塘。

10月26日上午10时,天宁区郑陆农场,在阳光照耀下,50亩蟹塘波光粼粼,九洲诺亚的黄天荡清水大闸蟹首次开捕。

作为“黄天荡”清水蟹生态养殖的示范基地,今年,在九洲投资集团品牌化、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加持下,九洲诺亚正用“高品质”重塑“黄天荡”清水蟹的价值。

今年也是九洲诺亚标准化养殖“黄天荡”清水蟹的第一个年头。首次开捕,便是一派丰收景象。“经历黄金育肥期后,今年的‘黄天荡’清水蟹品质极佳,个个青背白肚,蟹膏黄肥、口感鲜甜。规格也是全面升级,‘6公5母’的大个蟹占九成。”九洲诺亚总经理戴飞难掩丰收的喜悦,“开捕第一天,超大个的公蟹就达到9.4两,母蟹超过7两。”

地理标志 一度黯淡

黄天荡,因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驻足,留下“黄天荡”的御笔而得名。相传,乾隆皇帝在食用“黄天荡”清水蟹后,对其鲜美肉质大加赞赏,御赐其“金爪玉脐”美称,并定其为宫廷贡品。

黄天荡现有养殖水面1200余公顷,其中包括核心区黄天荡圩135公顷,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土质,使“黄天荡”清水蟹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近年来,受传统粗放式养殖及技术、规模所限,“黄天荡”清水蟹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如何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重塑“黄天荡”清水蟹的品牌价值,继而提振乡村产业?

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落子郑陆建设舜山小镇的九洲投资集团顺势而为,携手江苏诺亚方舟公司,共同开启了黄天荡特色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种源赋能 提档升级

清水蟹养殖,要有好水、好土,更要有好苗,才能育出好蟹。今年,“黄天荡”清水蟹品质提升的背后,是良种“诺亚1号”的力量。

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诺亚1号”历经5代选育和10年培育,形成了形态特征显著、培育成活率高、大规格率高等独特优势,并于2017年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5个“国字号”良种新品之一。

如果说“诺亚1号”有着种源优势,那么,九洲诺亚就如同一个可以短期内开花结果见成效的传播载体,通过精益求精“定标准”的探索实践,让“黄天荡”清水蟹重现品质活力。

建立养殖标准数据库,编制养殖技术规程……九洲诺亚目前正集成水产养殖产业链相关标准,努力让示范基地的每一个蟹塘都成为一个“标准车间”。同时,通过生态方式净化土壤和水、合理设置养殖密度、科学投放饵料等方法,以“种质、水质、营养质”的提升实现清水蟹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融合发展 促进振兴

目前,示范基地内的“黄天荡”清水蟹整体产能3万只。一亮相,便刷新了原有形象,众多食客闻声而动,前来预订和尝鲜,甚至周边的养殖户也纷至沓来,学习养殖、增效技术。开捕当天,“黄天荡”清水蟹就卖出6000只,创下近50万元的销售额。

总经理戴飞称,“黄天荡”清水蟹的品牌目标不仅是重塑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带动黄天荡的养殖户实实在在受益,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收入高。

戴飞算了一笔账,按每亩蟹塘投放800个扣蟹苗计算,成品大闸蟹600只左右,规格基本在5公3.5母以上,扣除养殖成本,每亩蟹塘可增收5000元左右。目前,九洲诺亚正探索以清水蟹为主导产业,与罗氏虾、小龙虾水产品套养、混养的新模式,以此带领更多农户增收。

“‘黄天荡’清水蟹的九洲诺亚模式,不仅是可复制的技术模式,也是可成为标准的共富模式。”当天,参加开捕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如此评价。

据了解,将于明年初亮相的九洲诺亚渔光产业园,“黄天荡”清水蟹的养殖规模将达到2200亩。九州诺亚也将在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推动清水蟹养殖、加工、餐饮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黄天荡”清水蟹升级为致富大产业,带动郑陆乡村特色产业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