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星村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晴朗秋日,驾车上茅山旅游大道,下西岗道口,向南向南,一座古典简朴的牌楼映入眼帘,横梁上“三星村”三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两侧立柱上的楹联“日月星共照天地春,福禄寿同铺乾坤锦”,甚是烘托点题“三星”。牌楼右下方并排着三块“三星村遗址”的标志石碑,镌刻着“金坛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纵横的斑驳浸润是岁月的洗礼。
继续向南,在三星村遗址围墙小广场停车。东首是一座白墙青瓦的文史墙,依屋脊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上方标写 “三星村新石器遗址”,下面是“玉玦”“钺镦”“版状刻纹骨器”等三件标志性文物的彩绘图。文史墙的左边部分记录了(1984—1998)年遗址被发现及挖掘情况,右边部分是遗址的简介:三星村遗址位于金坛区朱林镇三星村,1985年在省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并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较重要的遗址,距今6500—5500年左右。2006年,三星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段墙三部分,图文并茂,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历史,呈现了三星村遗址的前世脉络。
转身向西,到遗址围墙,驻足观看更多的三星村出土文物图谱。刚移步到“七孔石刀”“陶斧”画墙前,一位干瘦精练的村民来到我们面前,经过交谈,得知老人叫李小保,今年78岁,一直生活在三星村,对三星村遗址情况了如指掌,见我们感兴趣,老人家便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现在的遗址上原来是座土山,村民们会时不时挖到陶罐、骨头、玉石等器物。这引起了邻村人王根富的注意,他当时在南京博物院工作,出于职业敏感,他带走了几件器物,一研究,发现有价值,于是便拉开了考古发掘的序幕。
1993年至1998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金坛市文管会对遗址进行了6次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墓葬千余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牙蚌器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南京博物院、金坛市政府举办了《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考古成果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每次发掘,老人均去观望,协助做好现场的看护工作。
近年来,三星村遗址越发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三星村遗址公园。金坛区委、区政府正式联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去年重启了三星村遗址考古工作,新华社对考古勘探现场进行了云直播。朱林镇领导在区“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中,专门介绍了三星村遗址考古勘探、规划设想等情况,彰显“考古勘探助力历史文脉传承”主题。三星村举办“仰望三星璀璨 追溯文明源头—听文物说故事”专题活动。
今年4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金坛区博物馆签订联合考古协议,金坛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这次研究挖掘,一定会将金坛三星村这张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老人家娓娓道来,滔滔不绝,果真是非常熟悉和关心三星村遗址。他纯朴热情爽朗好客的品质,不正是三星村先人们血脉中流淌的基因吗?
看完介绍,听过故事,我便沿着遗址围墙向西行,不足百米,便来到考古发掘现场大门,因为有严格规定,不得入内观看,并且严禁拍照。我隔着大门栅栏,远远看到数块方形的土坑作业面内,有考古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再从遗址 “联合考古队”“巡察管护办公室”的办公楼向北辗转到“三星观”,向东到村口牌楼,折向南,笔直的水杉郁郁葱葱,似礼兵列队迎客。
行走一圈,思接千载。透过围墙上园林式的窗格,我仿佛看到了三星村先人们辛勤耕耘的图景,他们在稻田中除草施肥,池塘里挖藕采菱,沟渠上放羊牧牛。天高云淡,轻烟袅袅,白鹭翩翩。丰收的欢呼声从远古传来,从未停歇。
“铛、铛、铛”,三星观的钟声响起,提醒我该向先人们告别啦。即将返程时,却又惊奇发现,在遗址栅栏旁,数朵石蒜花随风摇曳,美艳神秘的曼珠沙华,穿越千年彼岸,注定古今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