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荣春
通 讯 员 李祉萱 吴洁
国庆节前夕,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迎来喜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正式成立,市一院将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市一院是江苏省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此次“强强联手、中西合璧”,有助于双方围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目标,在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毕业生入职等密切深入交流,广泛开展合作。
“重点围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目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发展为医院的医疗特色,将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打造为医院的教学专长,以更优质、更具特色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带来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双重健康福祉!”展望未来,市一院党委书记华飞满是憧憬。
中医药特色底蕴深
块,9年间越长越大,于是在市一院接受妇科手术。没想到的是,术后3天肛门未排气,便秘腹胀。怎么办?针灸科专家通过叩诊发现刘女士肚子鼓音,舌头发暗舌苔白腻,属中医“腹胀”气滞血瘀证范畴,为她进行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的针灸治疗。“太神奇了,针灸一次,当天就肛门排气,第二天早上少量排便;针灸两次后,排气数次,腹部鼓胀感就消失了。”刘女士几乎不敢相信。
在服务本地市民的同时,2021—2022年间,中医科负责人魏文广作为援圭亚那医疗队员不远万里,将中医整脊、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带到遥远的南美洲,用中医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中医技术培训班”更深受当地医护人员的欢迎,为推动中医走出国门作出积极贡献。
1956年4月,设立中医科;1956年5月,正式成立针灸科;2012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确认第一批江苏省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1997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4月,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百年院志中寥寥几笔,市一院的中医药特色底蕴可见一斑。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所现代医院,市一院始终重视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传承,在多个中医专病专科方面积淀成雄厚的技术力量、独特的诊治方法、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市一院中医科涵盖中医科、针灸科、骨伤科等传统中医科室,开设中医肺病门诊、中医妇科、中医脾胃门诊、中医男科、中医肿瘤门诊、面瘫专病、针灸慢病调理门诊等专病专科门诊。
以深受市民欢迎的针灸为例。科室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特色疗法,汲取不同针灸流派经验,在“中西结合、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冬病夏治”择时治疗寒证慢病、“针刀微创松解”治疗筋骨粘连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案及特色治疗技术,对术后麻痹性肠梗阻、胃瘫患者以针灸促排气的特色疗法更深受本地同行及患者好评。
54岁的刘女士盆腔内有一个包
中西医结合疗效佳
努力,也取得不少成果。”市一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胡文蔚介绍,以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肿瘤患者,这既源自患者的临床需求,也更有利于规范治疗,“过去有些患者会自己服用一些偏方、秘方,有时反而会引发肝脏损伤等问题。”
从2021年起,市一院肿瘤科通过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时任副校长程海波来院坐诊、成立岐黄学者工作室等方式,让中医更系统地参与到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容易出现胃口不佳、盗汗、手麻脚麻、长皮疹等问题,中医药的介入不仅较好地改善这些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如今,科室有两名中医博士、一名中医博士在读、一名中医硕士,还开设中医专病门诊,近1/3的肿瘤患者接受中医干预,中西医结合的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2岁的王阿姨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验者。2020年7月,王阿姨被确诊为胰腺癌伴全身多发转移,开始全身化疗。但是,第一次化疗结束后,严重乏力、腹泻、虚汗等状况让王阿姨对化疗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一度要求放弃治疗。为此,中医博士袁野医生为王阿姨开具与化疗方案相配合、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中药,一周后她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不仅胃口较前好转,体重也明显增长。在随后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过程中,王阿姨每次都接受中医调治,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生存质量,家人也十分感慨:“多亏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确实效果很好!”
“中西医结合,就像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可以拓宽治疗思路,提升疗效。”作为一名先后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市一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智刚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效果感触颇深。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中,他将中医的辨证思维和优秀经方用于临床,“我每个月接诊的近900名患者中,近一半都用上中医药”。随着今年8月中西医结合科独立成科,王智刚和同事们拓展了揿针、点穴、刮痧、中药熏洗、推拿、针灸等更多中医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服务更多患者。
一所现代医院,在传承中医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实现中西医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市一院多个科室进行了积极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我们肿瘤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吴昌平早在十多年前就在肿瘤治疗中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并为此作出很多
双重福祉未来可期
中医重整体,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更关注“人的病”。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放眼市一院,中医硕士、博士日益增多,中医药在多个科室得到广泛运用,患者也越来越享受到中西医结合的一站式服务。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中西医结合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在市一院揭牌成立,旨在让中医药更多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服务中来。
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围绕这些重点内容,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搭建的中医药教育平台,市一院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政策正在酝酿,行动正在出台,举措正在落实——
多个科室主任为代表,10名中坚力量将分别参加由省、市卫健委举办的西学中培训班,提高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西医人才”向“中西医结合型”人才转变;
推进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过程中的作用,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在全院征集有中医护理基础和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中医护理专业组,依托中医药学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筹划设立“中医堂”,整合全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科室和团队,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不断满足市民对中医药的文化需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新机遇,市一院也将乘势而上、扬帆起航,正如院长周军所言:“我们将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强化中西医协同和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健康常州’建设、打造‘常有健康’贡献一院人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