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到“智”理,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董逸 张晓瓅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为了打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红梅街道积极探索“智慧+一核三圈四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智能化平台载体“红动力智慧管家”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让治理有温度、发展有速度。
“您好,您的汽车占用了消防通道,请尽快挪走。”近日,收到小区志愿者上报的乱停车问题后,红梅西村物业公司立刻找到车主,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种高效的处置速度便得益于“红动力智慧管家”平台。该平台以GIS地图技术为核心,精准定位事项地点,实现“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评价反馈”的正向闭环机制。
社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红梅街道给出破题之解——打造“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的治理体系。
利用“红动力智慧管家”平台,居民志愿者充分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有效提升居民、物业、社区三方的良性互动。“在红梅西村小区改造之初,不少居民群众在平台上反映小区面貌、配套逐渐出现短板,我们深入调研了解后在后续的改造工程中按照群众的建议新增养老助餐点、适老活动中心,并优化中心区连廊体系,形成小区立体活动带,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刚说。
此外,平台在汇集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判,筛选重点服务群体。一方面将辖区人口基于GIS地图实现楼栋房屋可视化分布,对每个人均进行标签化管理,人物画像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开展“四色四访”特色服务,其中红色(高度关注对象)实行周访、黄色(重点关注对象)实行月访、蓝色(定期关注对象)实行季访、绿色(正常住户)实行年访,将有限的社工力量发挥最大效能。
群众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数据在悄然涌动,推动着社区由“治”而“智”。面对红梅街道老旧小区外来租住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街道以“红动力智慧管家”为切口,围绕老旧小区消防、治安等公共服务短板,对小区主要出入口进行封控管理,在铺设摄像头、门禁、道闸、防盗等前端设备基础上,搭建智慧安防平台,全量采集基础信息,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社区物联感知神经元网络。
据悉,“红动力智慧管家”平台建立社区移动终端、网格员移动终端、物业移动终端三大模块,提供智慧党建、社区概况、四色四访、智慧安防、基层自治、事项管理、活动管理7项特色服务。“‘红动力智慧管家’打破了从前的工作壁垒,将城管、综治、网格化等内容在平台内实现了融合,推动物业公司主动作为、积极思考,从根源上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红梅西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杰说。
从今年年初在红梅西村启动试点以来,目前,“红动力智慧管家”平台已收集和处置各类问题近300条,办结率超96%。试点取得成功后,已逐步在红梅街道各小区全面铺开。同时,平台作为“天宁智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的执法补充和子级平台,将对平台内的高频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研判,以精准执法落地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