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 萨 河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很少有人到拉萨会对一条河有兴趣。这座圣城从古至今都与这条河息息相关,这就是拉萨河。
我知晓拉萨河,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家马原的《拉萨河女神》。这个叫马原的东北汉子人生中很长时间都住在拉萨。他在拉萨河边徜徉,灵动地讲述着扑朔迷离的故事。那时候,拉萨离我们很远,遥不可及。
拉萨河的源头在念青唐古拉山的澎措。起初它只是古老的冰川融雪的纤细清流,力不能浮芥,竟形成麦地卡湿地最大的湖泊澎措。“麦地卡”,藏语意为“像马蹄印的地方”。上苍造一条河流并不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他指着某个方向说:“去吧,做一条河流。”这条河出发了,从“马蹄印的地方”出发,在海拔3600—5500米的高原上,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河道。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堆龙德庆、曲水,这一走就是551公里。它曾瘦骨嶙峋,沿途接纳许多支流,变得丰韵迷人。到了下游,河谷越来越宽。这个区域,人们名之为“拉萨河谷”。
西藏的富饶之地皆在河谷。拉萨河谷,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公元633年,吐蕃君主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部落后,迁都于此,于是,在拉萨河北岸有了一座城。“拉萨”,藏语即为“神地”或“圣地”。藏民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然而,一切都是在这条河来到此地之后。这条河流不仅仅养育了两岸的居民,也养育了众多的走兽和鸟类,比如白唇鹿和藏原羚,比如黑颈鹤和斑头雁。
拉萨河神圣,亦有世俗风情。随风飘动的经幡,祈福的玛尼堆,写满经文的岩石,手持转经筒行走的人们,藏地皆有一种庄严。周末,拉萨人驱车来到城南,在沿岸或河滩搭起帐篷,钓鱼,野炊,喝酒,谈情说爱。每年藏历7月上旬,是长达7天的“沐浴节”,这个民间欢乐的节日,一定要在拉萨河才能完成。
他曾站在拉萨河边,眺望远处的布达拉宫。那年他15岁,第一次到拉萨。他从藏南而来,渡过拉萨河。他叫仓央嘉措。“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这是他面对拉萨河写下的诗句。拉萨河一定让他想起了什么,让他有了忧伤。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他,曾与家乡一个名叫玛吉阿米的姑娘一起放牧。仓央嘉措诗云:“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短暂而传奇,也许,他更愿意做一个凡人,出没于拉萨的酒肆,牵着姑娘的手行走在拉萨河畔。
在拉萨河看落日和晚霞,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天色渐晚,灯火依次亮起来,于是,我看到了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又依稀听见河风飘来缓慢的藏语歌声,此时,我确信,我来到了拉萨河。
从拉萨去林芝必须翻越米拉山口。在米拉山下流淌着两条河,一条河从米拉山口自西向东,叫尼洋河;一条河从米拉山口自东向西,叫拉萨河。它们有各自的前方,拉萨河要去拉萨,尼洋河要往林芝,最终都汇入雅鲁藏布江。这样的聚合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河流的发源与终结,河流与山脉如何布局,河流与高原动植物的关联,无不具有一种神性。造物主不仅是河流设计师,也是最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
在河岸的一家酒吧,我遇见一个藏族流浪歌手,带着他的扎念琴。他唱着藏族歌手根呷的《拉萨酒吧》:“拉萨的酒吧里呀/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我的心上人/她对我说/不爱我/因为我是个没有钱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沿着河流迁徙的水鸟,在一个河滩稍作停留,又飞往下一个河滩。
在西藏的水边,都别有感觉,这里有太多完全不同的东西。那个夏日的黄昏,我与拉萨河第一次相遇。此后,从拉萨去羊卓雍措,一路沿拉萨河行进,宽阔的河床里淌着枯瘦的河水,裸露的河滩上满是青白色的卵石,静谧沧桑。在这里,要慢。慢慢走,慢慢看,就是对一条古老河流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