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们的融合回归路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孙婕 丁文锦
“我可以减药了,谢谢你们的照护,我们继续加油!”近日,横山桥精防医生黄富斌和德康驿站站点专职社工李明分别收到了精神障碍患者小王发来的感谢短信。
小王是27岁的王心心(化名),7年前被确诊精神分裂症。小时候,小王因父母长期分居,且母亲也患有精神障碍,便跟随奶奶生活。但老人性子急,常常会因为小王反应不及时而脾气暴躁,有时还会骂她,小王日渐沉默。尽管有着大专文凭,但随着病情确诊,小王便选择居家不外出,不愿意表达,也不愿意与人交流。
去年,横山桥镇德康驿站成立,黄富斌第一时间通知小王参与评估,李明便找上门,耐心给小王讲解德康驿站站点的功能,并在得到精神科医生对小王评估后,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到站点参加康复训练。
在横山桥德康驿站的不少活动中,小王是积极性较高的群体代表,制作小兔子、给贺卡贴钻,一些较为精细的活儿,她都干得比别人仔细,有时候自己先一步完成,她还会帮着同伴填补欠缺部分。
“别看她现在这么活泼,刚来这的时候,沉默是常态。”李明说。
站点安排的手工制作课程是日常康复训练和技能提升的一种方式,比如做贺卡。对常人来说,分内页、贴内页刷胶、贴怪兽、贴钻等制作步骤1人足以轻松应对,但对小王而言,最初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小王说:“最开始我们做的是不需要装饰的贺卡,即便这样,仅分页和贴胶就要耗费很长时间,后来慢慢做到精细化地贴钻,到现在我可以制作装饰更复杂的贺卡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在站点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小王的情绪日渐平稳,人也逐渐开朗,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方面表现出突出的兴趣。
考虑到她的能力,李明安排她每天开电视带领大家跳广播体操,还负责统计辅助性就业产品小兔、贺卡数量及工时,得到大家的认可。“你看,这些都是她在记录的,很认真。”翻看工时记录本,记者发现小王的字迹从最初有些断断续续,到如今十分顺滑。在与精防医生沟通过程中,李明了解到,字迹也能反映小王精神情绪的变化。
今年8月,李明征得小王和监护人同意后,陪同小王去904医院复诊,主治医生详细了解半年多来小王在站点的康复情况,得知她情绪和行为十分稳定后,作出可以慢慢减药的诊断。
得知自己可以减药,小王笑得像花儿一样。“我通过在社区康复站点参与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就业技能培训,获得心理的支持,有了归属感。”小王说,她还要鼓励其他康复员一起做好训练,增强持续康复信心。
横山桥镇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高雅介绍,德康驿站通过建立“机构+社区+家庭”三方联合的康复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帮助精神障碍患者逐步摆脱疾病、回归社会。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加快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发展。目前,辖区内建成德康驿站2家,分别是横山桥镇横善德康驿站与戚墅堰街道德康驿站,计划建成遥观镇德邻德康驿站和横林镇瑞丰德康驿站,年内实现“德康驿站”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区域全覆盖。将聚焦一站一特色,围绕精神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辅助性就业帮助残疾人残建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