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一个援疆女医生的故事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援疆女医生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作为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把医疗技术带到万里之外的祖国西部,造福这一方百姓。”今年4月,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普妇科副主任医师戚慧奔赴新疆,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在海拔2100米的帕米尔高原,紫外线很强烈,干燥的空气中裹挟着沙土的风,身子单薄的她血氧饱和度最低时只有94%,活动多一些就会心慌,半夜常常渴醒。但戚慧凭借超人的意志,很快适应了高原的环境和气候,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来到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戚慧发现剖宫产率非常高,加上很多少数民族都会生两个以上的孩子,再次剖宫产比率也很高。

有一次,医院来了一名少数民族的产妇,因为第一次生孩子很紧张,要求援疆专家剖宫产。戚慧检查评估后觉得产妇产道条件非常好,完全可以顺产,产妇下午进入产程一切顺利。凌晨三点,戚慧突然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戚主任,白天来就诊的产妇现在宫口开5厘米,胎心出现减速,产妇怕疼不配合,要求剖宫产。”戚慧一下子惊醒:“把胎心图传给我看一下。”随后她认真分析,“这个是早期减速,跟胎头受压有关,可以观察,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尽量顺产。”

“戚主任,现在宫口开8厘米,产妇和家属都在哭,不肯生,要剖宫产。”1小时后,电话再次响起。“先别急,我来一趟。”戚慧迅速赶往医院,她检查后发现产妇宫口已接近开全状态,一边耐心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告知剖宫产可能带来的损害,同时指导产妇缓解疼痛和焦虑的方法,正确使劲完成第二产程。半小时后,一名男婴顺利娩出,母子平安。出院时,产妇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戚慧看来,教学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也是提高诊疗规范、造福老百姓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通过系列小讲课和教学查房,以教促学,定期授课。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治疗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培养住院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规范,培养她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力求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妇产科医师队伍。

同时,针对疆内患者健康卫生观念薄弱,缺乏科普知识,戚慧通过拍摄科普视频为病人提供健康知识。为了照顾少数民族不懂汉语的情况,她还请柯族的医生翻译成柯尔克孜语。“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我能感受到他们迫切想要解除病痛的心情。”每次听到不太标准的汉语“谢谢”时,戚慧都尤为动容。

开展新项目,填补技术空白

入疆以来,戚慧带领着乌恰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从无到有,积极推进腹腔镜手术。争取物资、克服困难、创新举措,援疆3个月有余,她教会了当地医生调节设备,规范腹腔镜手术操作手法及术前准备,她还进行现场教学,目前已开展多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与此同时,戚慧还积极与当地医院及后方医院检验科联系,推进宫颈HPV检测项目,有效提高了当地宫颈癌早期发现率,帮助许多妇女及时规避了重症风险。

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戚慧正以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精湛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的援疆精神,全心全意为新疆妇产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她说:“援疆,是使命,是责任,于我而言更是一种情怀与担当。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跑好自己这一棒,让下一个接力的人能跑得更好更远。”

戚慧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常州一院钟楼院区副主任医师,硕士。擅长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等,对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也有深入研究,她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妇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扎实的临床基础,曾赴上海红房子医院学习妇科腔镜技术,在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多次获医院十佳青年、优秀青年、优秀带教老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