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科技创新有声有色 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常州新闻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工宣 秋冰

近日,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闸片及粉末冶金产品线经理、工程师谢鑫林参与研发的“列车制动闸片”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这个奖项,再次展示了我市“产改”工作造就的懂技术、会创新、高技能领军人才的风采。

近五年来,我市获省职工十大发明专利4项,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3项,省“五小”活动优秀案例和项目13个;3名职工获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项目奖、1名职工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2021年度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全市产业工人获奖数量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

如今的创新、发明,不局限于攻关高精尖项目的高层次科研人员,广大产业工人也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改造、小建议,“五小”活动的成果都来自生产一线,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车戚墅堰所围绕生产中的难点堵点,整合创新资源与技能优势,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事业部,把劳模、技能大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优秀产业工人组成智能制造“创客联盟”,把生产现场的难题作为产业工人创新的课题,使产业工人在项目攻关中迅速成长。仅2022年,由一线产业工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就有9项,参与项目超过30项,参与“五小”活动累计达2700余人次,征集“五小”成果320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8000余万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高度重视职工群众创新活动的开展,深化岗位创新活动,从顶层设计布局,统一思想认识,每年认定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并将其纳入企业创新体系,在人员配备、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职工群众的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同时,市总工会立足机制化建设、群众化推进,大力推动各项劳动技能竞赛在全市多行业、多领域中广泛开展,并将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作为推动职工群众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加以实施,强力推进职工技能竞赛,把抓好职工技能素质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有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工会与行政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新格局。仅2022年,我市围绕数字技能、智能制造、特色产业等领域,开展了15个一级竞赛项目、46个二级竞赛项目,吸引全市2158家企业的3.3万余名“能工巧匠”参与。

为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协商活动,为优秀产业工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添能蓄势。

《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我市率先在全国推行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被写入该条例。把获得感“明明白白写在合同上”的这一做法,让技术创新从原来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全市182家企业取得很好的成效,覆盖技术工人超20000名,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6亿元,使创新创造平台成为组织引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攻坚克难的“桥头堡”,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