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享空间 小孩不“小”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州市清潭中学 刘倩
《儿童自然法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一出生就拥有学习和爱的能力,幼儿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接触,孩子们每一天都能从周围世界中汲取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养分。然而,由于部分成年人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错失了许多养成良好习惯,拥有良好教养的机会。
话题中车厢内小孩过于吵闹,乘客多次提醒未果,然大吼终结。吵闹的孩童定有家长的陪同,吵闹时家长无任何作为,或无有效作为,都需要反思。共享空间的和谐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责任义务,没有年龄的特赦。孩子或许不懂责任,但孩子善于模仿,在模仿中习得规矩。每一次共享空间的体验都会留下印记,在多次出入公共场合后,孩子会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当其冲。家长尤其不能错过在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引导孩子形成有序、有组织的思维模式的机会。乘客“大吼”属无奈之举,而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耐心地寻求更多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形成应有的规则意识,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后整理玩具等。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更多共享空间的设置如图书馆、露营地等,满足了人们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有动有静,有室内有户外。共享空间的维护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参与,小朋友也不例外。“合作精神、慷慨、无私、热情,不应只是可有可无的品质,或是带有目的性、功利性的能力。这些品质是拥抱生命、绽放活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