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实时估值下线 基民吐槽“不太习惯”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马静
“实时估算居然取消了,想看基金的净值还要去专门查,太麻烦了。”本周伊始,“90后”市民瞿小姐发现支付宝、腾讯理财通、天天基金网等第三方平台,已经取消了基金净值实时估算的功能,这让喜欢时不时查看一下基金估值的瞿小姐很不习惯。记者查询发现,不止是第三方平台,早在今年6月中旬起,建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就已经下线了该功能。
对于“净值实时估算”这个功能,很多基民都不陌生,不少新基民甚至对其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不是让人‘抓瞎’么?以后还怎么操作?”“85后”基民汤先生吐槽道。我市某国有大行资深理财经理李晔兴介绍,基金和股票不同,基金经理的具体投资策略往往是不透明的,实时仓位更不可能公开,这使得投资者购买一只基金往往具有“摸黑”的性质。而“净值实时估算”的功能,是根据基金公司最新公布的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和实时的股票价格走势,预估出该基金当日的实时净值。这样投资者就有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据此进行买入或卖出的操作。
当然,这一功能也备受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基金会出现盘中估值和实际净值的差异。此前,记者在中欧财富“关于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的说明”中就发现,基金实时估值并非依据基金实时持仓而进行的估算,存在偏离实际情况的风险,其结果与基金当日净值极可能产生差异、甚至较大差异。为避免误导,基金实时估值功能自2023年6月16日起关闭服务。
对此,李晔兴解释,“因为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往往是上一季度末的持仓情况,而非当下的仓位,因此‘净值实时估算’有一定的时滞性和片面性。”他表示,一旦基金经理进行调仓,表现出来的盘中估值和实际净值自然会有不同。如果实际净值好于盘中估值,投资者大多会觉得惊喜,但如果实际净值低于盘中估值,特别是大幅低于盘中估值,部分投资者就会发出净值“被吃掉”的疑问,“此前就曾发生过,有投资者因为实际净值大幅低于盘中估值,而向基金公司投诉的案例。”
对于该功能下线,网上吐槽的基民众多。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等在“净值实时估算”下线后,可能短期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也有助于大家重新思考、重新出发。对基民来说,失去了一个跟踪基金仓位变动的基础工具,对于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比较难及时做出判断;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投资者进行频繁的追涨杀跌,降低大家盘中看盘次数,有助于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理念。“若实在想看估值,不妨借助部分第三方的估值软件去查看,目前部分第三方基金软件,如韭圈儿的帐本依旧有这个功能。”李晔兴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