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摇曳的青春在奔跑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周苏蔚

选择这样一个日子读《外婆的村庄》,或许会增加敬意的温度。

刚刚进入2022年的冬日,在看不见落雪的季节中,我却漫游在精神世界里,时常会想到以往的事,想到以往的人。

似乎是一种等待,因为10多年前来自茅山(西阳文学社)的一青年对我承诺过:一篇一篇写下去。用现代人的眼光,把茅山村庄点点滴滴的往事写出来。终于,一群活泼可爱的年轻人将一百多篇文章摆在了我的书桌上。他们背着村庄的泥土四处传播、四处寻求,他们就这样走着,不断地搓洗岁月。有时借着月色、有时面对阳光,天空的颜色变了,脚步的节奏没变。

10年间,我截留一滴又一滴飞逝的时光,只为了再见时我能呈现欢乐;我一次次擦亮明晃晃的翅膀,只为了能化作付出叮咚的风声。虽然很多时候温馨如同旧约,虽然期望包裹着无价的情谊,我仍然像一棵老树,遥望游弋的浮云。当看到《外婆的村庄》书稿时,我凝固了,如同一颗心被镶入琥珀,恍惚间朝阳初升,云烟尽散;恍惚间一滴露珠落进草坪,怦然溅起多彩的光线。

我遇见一种不屈的坚守的力量。

虽然文章的名字有《柿子》《豆腐花》《山芋飘香的季节》《腌鱼》《竹器活》《过了腊八就是年》《磨豆腐》《二月二,剃个头》《搓澡》《又是青团好时节》,以及《咬一口春天》《洋垄背》《进入雨季》《偷菜》《糖糯》《秋茄子》《蒸饭》《雪忆》等等,但它们被乡情乡韵所牵引,犹如披着旭日的骏马,穿过灿烂的花丛,舒展轻灵的臂膀,想去哪里,就畅快地往哪里奔跑!

同样是冬日,王群的《柿子》告诉我:父亲说,冬日里顶好的景,是树上不曾摘的柿子落了雪,红白掩映,好看得很;同样是冬日,许明霞的《山芋飘香的季节》写道:早上睁开眼时,隐隐约约的山芋味已透过门窗钻了进来,我知道今天婆母蒸山芋了;同样是冬日,孔银燕的《腌鱼》这样表述:每年的冬天,乡下家家户户都得腌点什么,鱼、肉、鸡、鹅……这些都是来年的珍味……乡下的人家都有腌菜的坛子、罐子,或者几口小缸。他们总不会让坛坛罐罐们闲着,这个冬天又新放满了鱼,接下来就是等待和起缸晾晒,是一场风味的转换。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跃然纸间;承丽、王丽君的《黄豆情思》回忆道:待到秋后,豆秆豆荚都黄了,村里伯母婶婶们会把地里的黄豆整棵割回来,晾晒在院前,几个日头过后,挥舞“连枷”一通敲打,颗颗老黄豆散落在地上,一季的收获被装进袋子、罐子,后面一整年,家里的吃食都与黄豆相关……

此外,通读整本书,我发现年轻人彰显地域风情、地域文化背景的特色,用“生龙活虎”这个词来形容,感觉一点都不过分。他们,没有过多的文字修饰、没有虚假的煽情,平实、朴素,是最大的优点。

本书的好多文章都是家长里短,没有全景式的描绘,恰恰就是这样的特点,打动了我。“有生气”“接地气”“有温度”,从而展示出生活的张力;充分凸显作者作为记录人、追踪者、观察者、见证者的个性与气质。

把情感写在大地上,因而每一篇都聚焦人性、人心、人生。

把信仰写在生活里,因而每一篇都细腻、细致、细心。

想了解民情民俗,想回味家前屋后、村头巷尾,那么请读一读《过了腊八就是年》、读一读《洗澡》、读一读《吃糖》、读一读《光阴的片段》、读一读《蛋包团子》、读一读《黄豆情思》《米酒》《踩大菜》《雪忆》……文字里流露出的思绪,多像世间万物的遇见、多像沉寂中的呼唤、多像抵达时的艳丽。作者单纯的目光,无意中拉开了社会生活的画卷,爷爷、奶奶,父母、舅舅,以及“外婆”等等,成为不可抗拒的主角。每一篇文章的整体构思、行文结构、语言表达和叙述风格,都展示出有目共睹的成效。

看着时间,一点点地走向永恒,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声色。

说实话,许多文章在创作的前前后后,陆陆续续发表于王群手机微信的朋友圈时,我已经有过阅读,许多精彩、精致的文章,简洁明了的文字,曾经给我留下过深深的烙印,在我柔软的内心产生过摩擦。

或许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散文。

“好的文章是一种唤醒”。是谁说的?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用时间的生命获取了记忆的密码,一纸浓墨把积聚在血脉里的强烈欲望表达出来,将思想与灵魂留下来,将倾吐与敏感释放出来,恐怕这才是最关键。而他们在整个创作的体验中抒发了美感,滋养了自身的心历。

青春可能就会这样摇曳而去,但无怨无悔。

奔跑吧,期待你们继续跋涉。

岁月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