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哗众取宠刺激不了经济发展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每当经济发展遇到难题、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的时候,便是各路经济学家大显身手的时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者经验,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思路,是经济学家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来无可厚非。但一些经济学家为了博得眼球、获取流量、提升影响,常常用些雷人的语言,表现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势,误导大众和政府,则是不可提倡甚至应该批评的。诸如时下的拼经济、刺激消费、拯救房地产、补贴“三家”等等,都是应该澄清或者匡正的。

经济是能拼出来的吗?前一段时期,一位所谓的大咖推出《是该全力拼经济了》一文,罗列了全力拼经济的几大理由:青年失业率达到20.4%,4—5月份经济数据大幅回落,居民不敢消费,预防式储蓄,企业不敢投资,等等。这些确实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问题是经济真的靠拼就能拼得上去的吗?上述问题是靠不惜一切代价就能解决的吗?拼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可以的,如果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万万不能的。多少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大干快上、大呼小叫、虚张声势、说大话、说狠话、说极端的话,不但没有作用,还往往事与愿违,留下的只是一堆烂摊子。大轰大嗡,碰到事情就用非常规方式解决,就诉诸打仗思维,就用运动方式应付,常常事倍功半,甚至是后患无穷。

消费是能刺激出来的吗?受“三驾马车”理论影响,在投资、出口萎靡的情况下,更多的经济学家们想到的是需求,希望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刺激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他们的逻辑是中国人节约不爱花钱,偏向储蓄,要促进经济发展就要刺激消费。而事实是,像过去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的消费时代已经结束,一方面,人们消费已经进入理性阶段,从前的“三大件”和房子汽车那样的消费现象已经无法持续;另一方面,前期“大规模”消费和疫情已经将不少普通家庭储蓄耗费殆尽,有的甚至透支,如果仍然一味采取刺激的方式,不仅是寅吃卯粮,更可能是竭泽而渔,结果是适得其反。相反,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让老百姓增加积蓄,增强“体质”,以利长期生存和发展。

房地产是能救得了的吗?某学者以《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发文,指出环顾天下行业,动一子而活全局者,恐怕非房地产莫属,危言耸听十分明显。殊不知,房地产遇到了今天的困境,绝非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由行政干预导致的。对于历经几十年市场风雨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其发展已经基本上受市场规律所支配。今天的不景气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这当然是相对于老百姓购买力来说的。我们一些学者动辄以发达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与我们现在的比,根本上忘掉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前提。在“房住不炒”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基本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对以前一些做法适度纠偏是可以的,再以刺激手段“拯救”,不仅救不了,还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混乱。

“三家”是能补贴出来的吗?某学者带一帮企业家去日本考察回来,提出对“家电、家居和家装”发放1万亿补贴,从而带动3—5万亿的经济发展。我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算出来的,也不能妄猜这些企业家代表团的构成,更不能怀疑这一建议是否带有“私活”,但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补贴,不仅无法做到,也有损公平。每个行业都可以从某个角度强调自己的重要,都希望政府的“精准滴灌”滴灌到自己的田园里。作为公共经济学家应该站在全社会角度、全体人民利益的高度,来思考分析问题、提供政策建议,而不能轻易为某个行业、某些利益集团说话。

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越是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的的确确,我们目前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疫情之后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我们预料的那样理想。但跌宕起伏本来就是经济固有的特征,不然哪会有所谓阶段所谓周期的概念。这时真正需要的是常识,是平常心,是发展定力,一句话,就是需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中央已经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我们要认真准确地贯彻落实好这一方针,不为哗众取宠的言论所左右,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一定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