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已然很久没有看到村上有人家上梁了。一是年轻人大多都去城里买房了,村上自然也没人再盖新房了;二是现在新的住宅用地审批极为严格,因此,造新房也就成了稀罕事。但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家上梁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在我印象中,造房上梁是我们农村人的人生大事,仅次于娶妻生子,象征着安居乐业、富贵荣华,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人造一座房子绝非易事,所以上梁仪式不可谓不隆重。在我们常武地区,上梁一般有贺喜、祭梁、上梁和抛梁等步骤。
贺 喜
新房造好,就要准备上梁仪式了。家人精心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提前发好喜帖告知诸亲百眷。我舅婆家那边阿姨娘舅自然也是分外积极,老早就把上梁那天的担子和贺礼准备好了。我清楚地记得我家上梁的日子是1994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三日。那天一大早,我就去学校取回请老师帮我家写的上梁喜联。请假到家后,家里已经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了。
大门口的几张八仙桌上整齐地摆满了母亲娘家人送来的八个喜担。十六个大红色的圆盆,里面装满了面条、方糕、团子、面包、苹果、甘蔗和橘子等物品。物品上方都清一色放着红纸和松树枝。大门口墙上贴着由一百多张百元大钞拼成的“囍”字。大门口墙上已经贴满了上梁的喜联。除此以外,亲戚朋友还送了一份份不菲的喜钱,父母在一旁已经开心地合不拢嘴了。
祭 梁
舅公是一位本地声望绝佳的老木匠,所以祭梁这件事自然由他老人家主持了。祭梁前,瓦匠将贴上红绸的正梁(桁条)抬进了上梁的屋子。随后,舅公在新房楼顶下方安置了一张八仙桌,上面摆上了猪头、鱼、公鸡“三牲”供品,三样水果,三种蔬菜,开始祭张班鲁班两位祖师。因为据说张、鲁两人分别为瓦匠祖师和木匠祖师,我们苏南地区有“张班造桥鲁班修”的说法。舅公和另一位瓦匠一边斟酒一边说好话:日吉辰良,天地开张。吉星高照,正好祭梁。宝梁一祭,大吉大昌。生在深山万丈长,请汝来作正中梁,鲁班仙师亲手做,平安顺喜富万年。一杯清酒祭梁头,子子孙孙封王侯,一杯清酒祭梁尾,子子孙孙中状元,一杯清酒祭梁中,代代儿孙在朝中。父母跪在地上磕头,不停地说“依金口依金口”。斟酒三次后上饭,整个祭梁仪式就圆满完成了。
上 梁
开始上梁了。房屋中间的正梁就是一根桁条,中间贴了红纸,上书“红日东升”四个烫金大字,听舅公说也有人家写“吉星高照”等吉利语的。桁条正中还挂着一个红布袋和一棵万年青,红布袋里面装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心、米、麦子、黄豆。整个搭配预示着“福禄寿喜,五谷丰登,万古长青”。
上午9:58,随着舅公一声“吉时已到”,外面炮仗响起来了,两条五万响的黄鞭也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上梁师傅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喊声中师傅们挥动有力的胳膊飞快拉动绳索,主梁迅速地向上移动,下面帮忙的人也共同将正梁往上抬。不一会儿,正梁两端就被师傅拉上去牢牢地嵌入了承重墙顶两端的凹槽,安放平稳。
随后,我看到舅公和几个瓦匠师傅将水果和一些食品等用红布包好,边说好话边将布包抛入由父母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个程序称为“接包”,寓意接住财宝。
抛 梁
最让人期待且又最热闹的抛梁正式开始了。装满粽子、团子、馒头、糕饼、苹果和糖果的塑料盆已经整齐摆在顶楼阳台上了。第二通鞭炮放完后,舅公一马当先,捧起一把瓜果馒头糕点,朝南撒下去,嘴里念叨了一句吉祥话。只见地上的大人孩子都冲向抛梁的地方哄抢起来,挤成一团。舅公又捧起一把,嘴里说着吉祥话,朝东撒下去,下面的大人孩子又抢起来了。如此这般,四周都抛完了,剩下的就不需要讲究规矩了。瓜果馒头糕点糖花生像雨点般朝下抛去,抢抛梁的人再次形成高潮。没有抢到的人会朝上面喊:往我这里抛点。抛梁的师傅也心领神会,立刻就一把抛过来了,嘴里说道:“来了,接好了啊!”一场抛梁下来,有的人抢到了好几个馒头,有的人抢到了好多水果,有的人抢到了许多糕点花生……当然,在抢的过程中也有人受伤擦破了皮,还有的摔倒沾了一身的泥,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抢抛梁的兴致。因为大家抢的是喜庆,图的是热闹。这种感觉,是无价的。听母亲说,抢抛梁最好是十二生肖的人都凑齐,那样就更完美了。
我一直对舅公说的吉利话很好奇,私下里也曾问他,他很熟练地脱口而出: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子孙孙中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抛梁结束后,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很快到了饭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还有造房的瓦匠木匠师傅全部入席,热热闹闹吃起了喜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想起那个时候上梁和抢抛梁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的人们淳朴,都喜欢热闹,抢抛梁这种热闹事,肯定是不能错过的;再者那时候的物质生活也比较匮乏,大家能抢到一些瓜果糕点,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我记得每当村上有人家上梁,我都会嘱咐母亲帮我多抢点东西。放学一到家,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查看母亲抢抛梁的战果。看着那么多的瓜果糕点,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