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东坡文化的追随者与传播者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天轩)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2500多年前,这里还未称为天宁,但季札、白居易、苏轼,这些历史书上的“大人物”,都曾与天宁有缘。他们或躬耕于“舜过山下”,或终老于“藤花旧馆”,或许,在你不经意的回头与擦肩处,就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如果把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天宁,视作一座博物馆,那么这些名人后代就是博物馆中,一件件沉淀深厚的珍贵藏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没有消失在百转千回的岁月里,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洗练出斑斓的华彩。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三期连载有关他们的那些传承故事。
青瓦白墙,曲径通幽,在周围的现代繁华中独辟一方静谧,这里就是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当地百姓更喜欢它的另一个雅名——藤花旧馆,因苏东坡寓居此地时手植紫藤树而得名。
走进藤花旧馆正门,苏轼为常州留下的名句“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被镌刻在墙上。“东坡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可以说唯有归老常州,是他自主的选择。”每天,苏轼第三十世孙、纪念馆副馆长苏东,都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苏轼与常州的故事。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文化自信”的光辉。作为他的后人,近年来,苏东跑遍全国,寻访苏东坡在当地的遗址遗迹,记录东坡文化的传承发展,参与编写了《苏东坡常州读本》《苏氏家训》等书籍,参加各类苏轼文化研讨会,与全国东坡文化节点城市长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互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致力于讲好苏东坡的常州故事。
“经过考证,苏东坡来常州有14次之多。每一次的停留,都在常州留下了故事。常州人对他的感情颇深,这些故事得以流传至今。”苏东说,常州人一直以多种形式表达对苏东坡的敬仰和缅怀:东坡当年泊船登岸的地方,建起舣舟亭,以舣舟亭为核心,东坡公园顺势而建,成为大运河上的闪耀明珠;常州市东坡小学,以东坡命名,以东坡文化为引领;苏东坡传说(常州)、东坡红友酒、常州东坡宴被纳入非遗名录……“常州要打响东坡名片,让全世界都知道常州,用东坡带动常州其他历史文化的宣传。”苏东说,东坡文化是近千年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现在正是它绽放光彩的最佳时代契机,让更多人了解苏东坡与常州的故事,他作为后人肩负着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名人之后是怎么样一种感受呢?苏东说,每位苏氏后人的答案是一致的,都以东坡之后为骄傲。虽然东坡之才情学问,后人罕有企及者,但东坡之精神风貌,是后人应该铭记且传承的。“以前看到爷爷奶奶经常帮助其他人,也从来不和人红脸。而且家里对我们读书要求很高,要努力勤奋,有了学问才能有发展,这都是一脉相承的。”苏东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苏东坡那种历经坎坷却乐观豁达的风骨气概,做事必须要有原则,不图虚名、求真务实。“所以我也义不容辞地做东坡文化的追随者与传播者。”
不忘祖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看重家族传承,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一个优良传统。苏东说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还是看自己的行为和品质,“对我来讲,作为东坡后人,最大的意义就是一个精神激励作用,让我对自我的标准要求更高,不能丢先祖的脸。”在他看来,这就是纪念苏东坡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