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免费水杯”,却不料落入了刷单陷阱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6版:警方 上一篇 下一篇
□顾燕
据市反诈骗中心统计,上周我市警方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下降16.3%,环比下降4.7%。反诈骗中心预警拦截境外语音诈骗电话31434起,冻结资金3081万余元。
梳理一周的案件类型,从数量上来看,以下几类诈骗手段发案数量居前六位,分别是兼职刷单类占23.7%、虚假博彩类占20.7%、虚假购物类占7.7%、虚假服务类占5.4%、网络贷款类占5.0%、投资理财类占4.6%。
【案例一】
6月28日,市民傅女士报警称:收到电商平台赠送的一只杯子,快递内附有中奖宣传单,上面写着扫码进群可领红包,傅女士扫码加入群,根据群内链接下载“礼唐” APP,在平台里充值购买积分、用积分进行购物返佣金,后客服称其任务做错需要补单,傅女士陆续转账4万余元后,对方还要求其转账,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手段分析】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如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等,邮寄附带二维码的水杯或其他物品给受害人。随后骗子便冒充电商平台客服,邀请受害人加入聊天群,在群内发布刷单任务,声称完成即可领取佣金,引导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慢慢引诱受害人完成更高金额的刷单任务,后以“任务超时”“操作失误”等借口,要求其继续充值垫付,直至受害人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示】
如果收到了这样的快递,千万不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扔掉这些物品前,务必将上面的二维码涂抹掉,避免其他人捡到后被骗。陌生人发来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不要理睬,涉及资金的更要慎重,保持互联网安全意识。
【案例二】
7月5日,市民秦先生报警称:接到一通推销借贷的电话,其近期确有贷款需求,就加了对方微信联系,秦先生根据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浦发银贷”,根据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准备提现时,对方称其银行卡账号填错导致账号冻结,需要缴纳解冻金,秦先生向对方所提供的卡号转账1万余元,还是无法提现,发现被骗,遂报警。
【手段分析】
这是典型的网贷诈骗。不法分子主动出击,联系受害人询问是否有借贷需求,让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软件申请资金后,再以“银行卡号填错”“验证还款能力”“账户冻结”“影响征信”等话术,引导受害人将账户上的资金打到骗子账户上。
【警方提示】
办理贷款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陌生来源的网络贷款信息,更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链接;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更不可轻易给对方转款。
建议您在各大官方应用商城搜索“国家反诈中心”APP并下载注册,开启全方位防骗预警。“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级反诈、防骗、预警系统,具备诈骗举报、诈骗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还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疑支付账户,可疑IP/网址,可疑QQ、微信号均可在“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软件中查询验证是否为“涉诈”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