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考虽励志但不可取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葛金华
56岁高考“钉子户”梁实第27次高考考了424分,离二本线差34分。为了高考他戒掉牌瘾,半辈子靠“要上重点大学”的信念走过。广西考生唐尚珺,今年35岁,为考清华大学复读14年,今年考了第15次。反复高考,把自己变成“钉子户”,是“励志故事”还是不值得提倡,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精神虽然可嘉,但并不可取。
人生有理想、去奋斗,无可厚非。想读好大学,多次复读再考,也不可耻。对他们这种勇于追求未来幸福的精神和坚持,应该肃然起敬。他们从中也收获了奋斗的充实和坚持的力量。但他们把自己考成几十次的钉子户,则并不值得提倡,尤其不值得青年学子效仿。因为人生时光有限,即使不读大学,通过多种努力,亦能成才。读大学是助力成才,服务生命、生活和人生的支撑与支持。“不害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底线”意识,如将高考考成唯一和全部,则好比想去远方,天天纸上画地图,最后终老书斋,远方及沿途风景始终与你无缘。如此,本想不忘初心,结果成了永远准备起跑而从未参加任何比赛的人。而这样就走向了初心的反面和“害生”的异化。
高考只是成人成才的起点,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傻傻的原地踏步,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非但不勇敢,还很怯懦。所以,我们应该吸取他们奋斗、坚持的可贵精神,不取他们过于执着的不理性毛病,走好多元成才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