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结合”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科学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应有之义:
“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两个结合”被写入党的历史决议。“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下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思想和历史深度。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置于中国具体情况中去,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迷信,不教条,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不同历史使命,在不同阶段解决的不同具体矛盾。另一方面,总结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原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必然之举:
“两个结合”的逻辑进路
“两个结合”的提出,蕴含着厚重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不仅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两个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更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理论思考、宽广的历史视野和厚重的文化情缘。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它的根本立场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时期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新时代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和实践要求,为深入回答党和国家发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推进实践发展中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非是简单的机械复制,而是两大思想文化体系的相通互融;并非独立于中国具体实际,而是既包括社会国情,也包括历史文化。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两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改造世界中,两者均提出实践与认识的一致性;在方法论中,两者均使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在构建理想社会中,两者分别提出了实现人的解放、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和构建大同社会。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多次发表重要论述,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潜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宇宙观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相契合,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表明了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在天下观上,“天下为公、亲仁善邻”与“实现人的解放”相契合,《论语》中说,“德不孤,必有邻”,而无产阶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利益,追求全人类的共同解放。在社会观上,“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与“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相契合,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刻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在道德观上,“厚德载物、仁者爱人”与马克思提出的“人们的行为应当遵循一定的要求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人的客观需要”相契合。
长远之基:
“两个结合”的价值意蕴
“两个结合”之间相互融合贯通,互为补充,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规律的总结和深化,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重新挖掘与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三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价值指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文化底蕴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些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武进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