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军:最年轻的“兵支书”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 国防 上一篇 下一篇
□徐正烈 王欣冉
自2016年9月上任以来,作为全镇当年最年轻的“兵支书”,武进区洛阳镇马鞍村党总支书记郁军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担当、党员的忠诚,以“实干”诠释“头雁”本色,用“担当”赢得百姓尊重,切实把庄严承诺变成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蹚出一条村民幸福生活与村级经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衔接共进的“马鞍路径”。
心中有信念,锻造“铁堡垒”
高质量的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这句话,对于当过兵的郁军来说,理解得比谁都要深刻。这些年,郁军始终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凝合力,深入推动“党建+”工程,以更优质的服务,做出更优秀的业绩。2019年,他以马鞍党建文化主题公园为主阵地,紧扣“三治融合·玉马金鞍”党建品牌,采取“腾、租、建、调”等方式,搭建党建、廉政、法治、孝道、文娱5个分阵地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5+1”的服务矩阵,构建便民服务新模式,以“鲜红底色”打造村级党建“红地标”,迅速让乡村党建阵地“亮起来”、党建品牌“树起来”,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堡垒”。
走进马鞍村党建主题公园,1.3万余平方米的场地植入了党建主题元素,集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娱乐休闲于一体。公园正中间设计了一个心形图案,建有约80米东西走向的党建长廊。“打造党建工作新阵地,必须畅通党员学习教育、交流沟通的‘最后一米’,于无形、无声之中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郁军说,近年来,马鞍村坚持把党的领导有机贯彻到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肩上有担当,筑牢“压舱石”
2016年,马鞍村工业经济运行处于低位徘徊,后劲不足。“工业上不去,经济就上不来。”郁军在任职的半年多时间里,把“寻村情、找问题、谋对策、定规划”作为每天工作的日常,多次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寻找产业发展路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只有关心、支持和爱护民营企业,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破解企业难题的‘急郎中’,用心用情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环境,才能实现村企合力、同心同向,助推村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至今,马鞍村大小企业已发展至53家,拥有规上企业5家,累计工业总产值逾10亿元,其中蓝托金属制品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马鞍村成立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百万光彩基金,大小企业共募捐资金194万元,专门用于村级生态环保公益事业及民主法治建设。他还创新性探索“以建代租”新模式,通过老旧厂房升级更新,鼓足发展后劲,助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近年来,马鞍村村民小组环境清理、小微水体治理、公厕拆除新建或翻新涂白等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脚下有力量,织密“治理网”
2020年,郁军以微治理、大服务为导向,巧妙融合民生茶社和个人调解室功能,着力打造“老沈工作室”和“法律顾问工作室”,通过将服务力量“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叫响了“双鞍”调解品牌。这既是一次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有效探索,也是一次创新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有益尝试。两年多来,老沈工作室接连参与化解了20多起矛盾纠纷,形成了“有事好商量、有法皆依法、有难大家帮、共享马鞍美”的广泛共识。
“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村民,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共同治理美好家园。”2021年,郁军把握共治共享工作导向,率先在全区实施文明积分存折制,推广实施以“文明分”引领“文明风”特色项目,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自助式”做法,强化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实践养成,潜移默化中让良俗善行“有分值”、村规民约“有价值”、乡风文明“可增值”,当年就获得全区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一等奖。今年,又重新对积分管理评比细则进行量化,村民可通过更细的条款“赚”积分,“兑”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兑”出乡村文明新风。
作为退伍不褪色、军魂驻心间的“兵支书”,这些年来,郁军在新的“战场”依旧初心未改,时刻以军人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