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蒲草香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凃贤平 许小芳 高亮
进入夏天,走进郑陆镇黄天荡村1200亩湿地,常常能与蒲花相遇。黄色的小花,从蒲草的蒲芯中抽出,细细密密。待花凋谢后,茎端上剩下的是一截绿色花柱子。当颜色渐渐变成红褐色,蒲塘犹如点燃了无数的红蜡烛,红绿相映,煞是好看。
“蒲草分雄雌。开花的是雄蒲草,不开花的雌蒲草才可以做蒲包。”6月的一天,黄天荡76岁的村民周明昌手指着蒲塘说。
蒲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黄天荡地势低洼,沟渠纵横,非常适合蒲草的生长。黄天荡曾有大片蒲田,1926年《武进年鉴》记载:大宁乡之黄天荡,种蒲田约千余亩,每亩产蒲草约60—70捆,每捆10斤左右,年产蒲草60—70万斤。
“夏天收割河滩蒲,为青蒲,立冬前后收割蒲田里的蒲,称黄蒲。青蒲编织的蒲包坚韧耐用,自带清香,价格高于黄蒲。”77岁的盛菊新,嫁到黄天荡村已经68年。她的印象中,40年前的黄天荡村,男女老少人人都会编织蒲包,她女儿6岁就学着做了。即使村里盛产蒲草,也不够用,所以村民们会到附近或者江北地区采购蒲草,然后用大船载回。
只要农闲,只要是晚上,几户人家会聚在一起,默默来一场做蒲包比赛。一边做,一边聊天,效率奇高。“点着煤油灯,灯光很暗,但我们已经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也能做。我做得快,一天能做10多个蒲包,一只蒲包大概有2毛钱呢。”盛菊新说。
“女孩子手巧,做得好。男孩子主要是干体力活。”周明昌对做蒲包的工序一清二楚:先要晒干蒲叶,然后挑拣,接下来把蒲叶放在蒲石子上(经过加工的半圆形条石,一半埋在土里),用五六斤重的木榔头敲打二到三遍,直到蒲草柔软。“男孩子一人操作的话,要花一个小时。”
周明昌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不少蒲包,用来装稻麦、山芋、芋头和胡萝卜等,而卖出去的蒲包,用途就更加广泛,分为纱包、荠包、盐包、棉花包、黄鱼包、筒子包、稻种包、豆芽菜包等。
黄天荡村的蒲包不愁销售,因为村里就设立了蒲包收购点。而在解放前,村里的蒲包通过焦溪古镇发达的水系运往各地,而蒲包业也成为古镇重要的行业之一。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袋的使用和乡镇工业的兴起,蒲包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蒲包主要用来放黄天荡螃蟹。因为蒲包透气、吸湿,还环保。”黄天荡村党总支书记沈建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