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敢”式好干部, 激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格局。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校名包含“城乡建设”的行业职业院校,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大趋势下,更需清醒认识到行业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强化党建引领,以“四敢”式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为抓手,奋力为城乡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建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靠干部。要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担当作用,练就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三大本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成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式好干部,在赶考路上彰显使命担当、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激发教育改革发展新动力,实现高效能治理新提升。
坚持“固本培元”,修养正气敢作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我们党一路走来,挺过无数艰险困苦,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忠诚,正是熊熊燃烧的理想信念之火照亮了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壮丽征程,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实际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之所以得了“软骨病”,重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生逢伟大时代,我们要自觉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切实做到时时对照、躬身践行,坚决廓清“思想迷雾”,持续点亮“心中明灯”,永葆政治本色。
提升“服务能力”,彰显勇气敢闯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党员干部应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担当情怀,也应该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忠心,知责勇担当。当前,全市上下正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学院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找准切入点,主动作为,加强校企联动、校地互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能力,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更加符合常州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练好“几把刷子”,蓄好底气敢干事。“打铁还需自身硬”,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必然要求我们干事创业得有几把“刷子”才行:一把是防腐拒变的“清洁刷”,用“清洁刷”常扫思想灰尘、常做政治体检,使自己永葆赤子之心和为民初心,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移其志、不迷其心、不忘其本。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一把是实干担当的“魔力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有一把是与时俱进的“粉墙刷”,我们要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学习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用“粉墙刷”为中国式现代化提质增色。
当好“施工队长”,接牢地气敢首创。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作为“施工队长”,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施工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学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要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抓手,完善机制体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教师队伍的首创精神,全面释放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潜力、创造智慧,最终形成城建校园充满生机的活泼局面。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学院教师更新观念、凝聚共识、促进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聚焦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全校上下将大力培养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技能人才,助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借船出海”优势,成立“郑和学院”,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将以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抓手,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立体化推进现代大学治理效能建设。
新征程上有新使命,我们将继续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发挥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领全院教师全面推进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创新驱动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