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寻常饮食养出好脾胃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出场专家:杨艳(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科长、主治中医师)

夏至之后,天气逐渐闷热,人体常见的中焦湿热证加重。腹泻、消化不良等多种脾胃疾病易集中发作。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纳化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夏至时节阳气最盛,阴气初生,是脾虚湿困等脾胃系疾病的多发季节。

脾胃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饮食入口,经食管,过贲门,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由于人体出生后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均依赖脾化生的水谷(饮食和水分)精微供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脾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故又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和水分进入胃后,依赖胃的腐熟作用,将水谷消磨成食糜,在脾运化下,化为精微,以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所以,日常饮食搭配合理必不可少。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体质,寻常食物也能养出好脾胃。

首先,养胃要从调整生活作息做起,三餐要定时,改掉晚睡晚起、常吃夜宵这些习惯。如果在三餐定时定量的基础上,仍然感觉容易饿,可在两餐之间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其次,主食配菜合理、饮食松软清淡为宜。以米面谷类为主食,肉菜水果等为辅,应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减轻脾胃负担。

另外,要结合体质注意个性食疗。脾气虚者常见胃脘不适、疲倦、乏力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芡实等健脾益气的药材做药膳。胃阴不足者常见胃部隐痛、灼热感、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适宜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及太子参等益气养阴的药物做药膳。若畏寒怕冷、胃脘部有冷感,则需要温中散寒,适合食用生姜、花椒、羊肉、牛肉等温阳食物。

此外,生活中也要避免以下饮食习惯。

避免寒凉伤阳之物,《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就是指在气候温热的季节,人们即便感觉热,但仍要尽量少进食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夏天解暑的话,推荐热茶或酸梅汤。寒凉之物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属性偏凉的食物,例如西瓜、哈密瓜、甜瓜、柿子、柚子、绿豆、绿茶等。这种凉性食物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脾胃虚弱的人夏天也不敢吃西瓜,会引起腹痛腹泻。

避免黏腻难化之物,糯米、年糕、汤圆、黏豆包等性黏的食物难以消化,多吃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此外,羊肉馅和韭菜馅的饺子也属于不易消化的食物,多食也会影响消化。

避免烧烤煎炸之物,这类食品属于中医所说的“肥甘厚腻之品”,易伤脾气,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肠动力减退、口臭、舌苔厚腻、大便干燥等不适。有的人还会食积化热,引起嗓子红肿疼痛、口腔溃疡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健康强壮,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预防脾胃病,对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