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婆妈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多年前,婆妈仙逝,终年米寿。弥留之际,婆妈睁眼,看到在场的每位儿孙,也算了无遗憾。
婆妈是位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是她一生的职责。她的两儿伟岸高大,两女亭亭玉立,在工作岗位上均是骨干,可谓才貌双全好儿女,有谁能把他们和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联想到一起呢。婆妈出生在一个较富庶的家庭,也是大家闺秀,只是封建社会,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因而才没书读。那年头,时兴裹小脚,要不是婆妈晚上偷着放裹脚布,三寸金莲怎能撑得起她那高大的身躯。
婆妈是山东曲阜人,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每日里只见她围着厨房忙个不停。每有重活脏活她全独自包揽,从不使唤公公和儿女。那年,她在楼下劈了一下午柴禾,当她抱着柴禾上楼时,满脸通红,浑身湿透,她说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可还是忙着做晚饭去了。而我因小产在家动不了手,也只能心疼在心。每次她准备好饭菜等待下班的家人,偶尔也会忘了拿筷子,公公叉着腰说,筷子呢?她就笑呵呵的赶紧去拿,从无怨言。有好吃的,总是往公公和儿子碗里夹。我看不过,要她也吃,可她说,让爷们吃,他们在外面挣钱辛苦,我吃不吃不碍的。
我坐月子时,她把菜薹杆子的筋皮撕了,只留下当中的杆心给我吃,怕我扎了口舌;每次看我吃得不多,她会叨叨不停。那天,我从门缝中看她举起襁褓,亲了小孙儿一下,我才意识到她有所顾忌,后来我总会说,小毛毛啊,给奶奶亲亲,并送上小儿的脸蛋……婆妈虽然不善言语,但从她日常细小的行为中,我感受到母亲的爱,那会儿,我就想好了,以后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
小儿上幼儿园了,婆妈一到下午三点就蒸好鸡蛋羹,然后就把小儿接回来喂。我怕她爬三楼累着,又怕她摔着了,不让她去接。其实,我哪里能体会到她当时想多和孙子在一起的心啊!小儿上学后,去婆妈家少了。那天,我在单位上班,同事在门厅看到婆妈远远的从路那边走来,连忙告知。我赶紧冲了出去,只见婆妈一只手拎着一盒苏打饼干,另一只手拎了一袋香蕉和苹果,颠着小脚,吃力地走来。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边走边嗔怪:“大老远的多重啊,以后你不用拎东西来。”“久没见了,给他买点吃头,小孩子家,少不了吃的。”平时,小儿到婆妈家是能说会吃,这才两周没去,婆妈就想他了。我说,等考完试一定让他来。
儿子长大出国了,她老念叨着,叫他回来别去了,去那么远干啥,你们也舍得?我总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前途,应该让他远走高飞。那时,我并不能体会奶奶想念孙子的情感。
婆妈久不能动了。我去看望,当我要用小毛巾擦汗时,家人会说,那是婆妈用的。我说,没关系,我不嫌。
婆妈住进了医院,我和小姑子争着陪夜,谁知这竟是最后的夜晚。婆妈在病痛中走了。我和女眷们忙着,要亲手为她换上崭新的老衣,为她老人家从头到脚擦过,就像她亲手为我儿子穿衣换鞋那样。看着她瘦骨嶙峋的病体,我心痛难过,自愧没能相伴左右,我要在最后一刻好好弥补。我端来水盆念叨着:“妈妈,儿媳为您洗脚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为您洗脚,以后再也不能侍候您老人家了……”
再到婆妈家,我泪如泉涌。大姑姐问我怎么了。我说,妈妈不在了,感觉不一样了,别看她不说话,可她在就是主心骨。她也说,妈妈不在了,这个家就散了。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有体会。婆妈虽然仙逝多年了,但她那种中华女性勤俭持家和遇事宽容沉静,待人大度豁达的优良品质,却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大家子人,也影响了我。虽然现代女性很难做到像她那样,但,这种品质是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这个家将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