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留痕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北区孟河镇万绥社区百岁老战士蒋孟蔚的非凡经历令人惊奇和敬佩,给许多人留下难忘的回忆和启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蒋孟蔚,1924年农历六月初五出生于武进孟河万绥蒋家巷。1942年3月参加革命,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热爱、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曾在9所小学任校长,3所小学任教员,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博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1987年离休。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近日,笔者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拜访了他。蒋老耳聪目明,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牙齿排列整齐,没有假牙。记忆力尚好,有时还用圆珠笔写下一些回忆片段。他除了白发稀少、头顶光秃外,看不到其他年迈衰老的迹象。每天午睡后戴上鸭舌帽,坐上轮椅,由护工推着在病区巡转,病友向他招呼,他的脸上露出微笑,并用手势答谢,令人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自信和坚毅。
蒋孟蔚出身贫农之家,乳名书金,参加革命后改名孟蔚。父母务农为业,父亲农忙务农,农闲缝纫。家有自田二三亩,租田一二亩,平房一间半。有三个胞兄,一个姐姐,孟蔚最小,还赡养一个年老多病的伯父,八口之家过着贫病交迫的生活。孟蔚9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深受老师赞许。私塾改办为学校后增加了初中课程。蒋孟蔚还曾入夜自习班,因贫辍学。1941年冬,父亲被日伪军抓去,迫害早逝。
1942年3月,山南县(位于丹阳)抗日民主政府文抗会主任朱多美推荐,并亲自护送蒋孟蔚勇闯两道日伪封锁线,去苏南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干训班,心情愉快地投入抗大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生活。4月30日拂晓遭到日伪袭击,蒋孟蔚在突围中被敌方子弹擦伤前额,至今还隐隐可见当年的枪伤痕迹。
干训班转移到丹北山区,又经过近两个月紧张学习,分区司令员韦永义和干训班领导管寒涛在结业典礼上作关于抗日战争形势的报告,号召大家听从组织分配,奔赴各地迎接新任务。蒋孟蔚被分配到丹北土桥小学任校长。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投入抗日宣传和反“清乡”斗争,参加集训,收集情报,刻写、书写、散发与张贴抗日传单,到农民夜校宣传抗日思想,动员与护送多名青年参加新四军,救护党的地下工作者。
抗战胜利后,蒋孟蔚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掩护薛凤岗、宦国彬、郑孝彬、蒋富生等同志开展地下活动,直至解放。抗战时期,他的家成为党的一个活动据点,他受县妇抗会主任陈鸥委托,和母亲、妻子一起,多次发动当地妇女做布鞋慰劳新四军,陈鸥主任称呼他母亲为寄娘。1948年郑孝彬同志不幸被捕,关押在万仁乡公所,薛凤岗布置他想方设法营救。他两次冒险去见郑孝彬,了解情况和地形,告知郑孝彬出逃方向和路线,最后郑孝彬跳窗成功,逃出虎口。
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后,蒋孟蔚到丹阳县人民政府任文书,不久又到镇江军分区任文书兼文化教员,1949年10月被分配到武进县小河区委任秘书兼区政府文书及区民政干事。1956年10月,小河区成立文化与卫生党总支,蒋孟蔚任组织委员兼孟城文卫分支书记。1982年起在武进万绥乡司法办公室任调解委员,先后被武进县公安局、司法局及江苏省司法厅评为先进工作者。
蒋老育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全家敬老爱幼,互助互学,和睦幸福。他常教导儿孙要爱党爱国,勤奋读书,勤俭持家。次子南京大学毕业后又去国防大学深造,曾任南京军区要职。晚年孙辈常来祝福,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