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四千”闯天下 “四敢”再争先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特别提到了当年江浙地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所创造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才能穷尽一切发展机会;“说尽千言万语”才能寻找一切合作可能;“想尽千方百计”才能找到各种成功方法;“吃尽千辛万苦”才能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这四句话,生动地反映了当年这一地区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新创业历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所有民营企业奋发向前、敢拼敢闯的集体写照。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经济发展固然有其客观规律,但更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革开放初期,尽管改革的春风在中国大地已经悄然吹起,但是计划经济的“惯性”力量仍然十分强大,这就需要我们的先辈们用精神的力量冲破思想的“藩篱”。 “四千”精神就是一种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一种不畏艰苦、矢志奋斗的精神,就是一种善于突破、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是一种乐观自信、勇于胜利的精神——这是江浙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成长惰性,陈旧观念就会固化,既得利益就会固化,社会阶层就会固化,外部各种困难也会激化。面对层层阻力,如果我们不打破思维定势、打破路径依赖,就无法面对新的形势,就可能赶不上世界的潮流。因此,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如果说“四千”精神是改革开放初期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家为了生存发展而自发形成的精神,那么“四敢”精神则是新时代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党全社会全民发出的新要求,在精神谱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州企业家以“四千”精神,常州人以“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城市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和“唯一”,使常州成为全国最为发达富庶文明的地区之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常州人唯有以更大的力度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才能书写好不负党中央省委期望、不负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

要使“四敢”精神在常州大地上发扬光大,首先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论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今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关键,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今天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大力发扬“四敢”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要持续为基层赋能减负,坚决破除不合理的制度性障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鼓励各地在抓贯彻落实上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真诚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让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力、创新智慧更好释放出来。

最近,海南省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有: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改变强制措施。这不是法外施恩,而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法治的升级。只有建立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四敢”精神才能生根落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