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在陈毅元帅胞妹家作客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1974年冬季,我在原武进县礼嘉乡建东大队担任农业技术员。家乡种植的小麦急需施用磷肥,礼嘉磷肥厂厂长李祖斌和会计王锦昌委托我与时任礼嘉乡水利灌溉站东站站长王才祺前往连云港采购生产磷肥的原料——磷矿石。

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磷矿石属于国家分配的紧缺物资。王才祺胞弟王少艾少将在连云港军分区担任司令员,我们想通过这层关系去连云港市的锦屏磷矿搞点磷矿石。磷矿石粉碎后倒入稀释的硫酸加以中和,搅拌发酵后分解成土磷肥,能使小麦产量大幅提高。

一个天寒地冻、狂风怒号的早晨,我与王才祺乘轮船来到常州火车站,再乘北上的列车,过南京、拐徐州,天黑后才到海滨城市连云港。几经周折到郊外一处营房,王才祺找到弟弟家,王少艾已等候多时。

王将军家客厅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张毛主席1972年1月10日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的大幅照片,其中还有陈毅夫人张茜及陈毅元帅兄弟姊妹参加追悼会的合影。

陈毅元帅生于1901年,逝于1972年1月6日,祖籍四川乐至县,字仲弘。他的胞妹名叫陈仲坤(亦名陈重坤),后嫁给王少艾司令员,是连云港市新浦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陈医生颇像兄长陈毅,大方脸,为人和蔼可亲,两个警卫员与周围邻居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陈阿姨”。

陈阿姨起床较早,煮好早饭后独自吃上一碗,就匆匆乘公交车赶往医院上班;下班后再从市场上带些蔬菜回家,亲自上灶做菜,还会炒一大盘花生米供我们下酒。陈阿姨滴酒不沾,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喝酒聊天。王才祺喜欢讲述家乡的笑话,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每天想着磷矿石一事,脸上常挂着无可奈何的苦笑。

一连十多天,我们都是在下棋、喝酒、聊天中度过,王才祺因为要回乡参加冬季分配工作提前回家了,剩下我孤零零地留在连云港,等待磷矿石的信息,真是度日如年啊!

一天晚饭后,陈阿姨催促丈夫:“小杨来了这么多天,你也不带他到锦屏磷矿去办事?”王司令员因与陈毅元帅是姻亲,在“文革”中受到牵连而被“削职为民”。他被陈阿姨这么一逼,便脸露难色地说:“我现在是平民百姓了,不知人家给不给面子?”“给不给面子也得往磷矿跑啊,小杨总不能等你一辈子呀?”大家又被陈阿姨浓重的“川音”逗得嘿嘿直笑。

第二天,王少艾将军带上我和两名警卫员坐吉普车来到锦屏矿务局。矿务局领导一班人还像以往一样逗喊着“王司令员驾到”,王将军一面自嘲地说:“我现在是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了。这司令已经没有‘员’字了啊!”一面把我介绍给那些领导,说我是家乡常州农村来的小使者,要采购磷矿石做磷肥多打粮食。矿务局领导们经过商议,当即安排春节上班后发给我们乡磷肥厂100吨磷矿石,还请我们在矿上吃了一顿丰盛的“工作餐”。

批到了磷矿石后,我真是如释重负,当天晚上,我连连给王将军敬酒。陈阿姨又“命令”丈夫第二天到连云港市附近的赣榆县去买一些花生让我带回家过年。第二天,我们一行又驱车来到赣榆县人民武装部,为我搞到了30斤带壳的花生。那时候,在我们家乡常州连花生的影子都看不到,我真开心极了。陈阿姨又挽留我住了两天,我才心满意足地乘车回了家乡。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也由当年乳臭未干的“小杨”变成了鬓发全白的“老杨”,那十多天的连云港之旅是我一辈子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