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问政录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黄洁璐 唐秋冰
唐文竹 谢维娜
赋能“文旅+” 转型再升级
问题的提出:
张立莹等3名代表提出,近年来,我市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消费升级和融合发展“乘法效应”,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亮眼成绩的背后,仍存在单品内涵挖掘不足、智慧文旅推广不足、文旅一站式服务欠缺等问题。
建议:
一、讲好新故事。结合常州文化资源和人文经济发展成果,赋予文化、文旅单品IP独特的文化灵魂;构建“文旅+”产业融合体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文化内涵场景;研究制作宣传精品,提升传播质效,打造国际领军文旅品牌。
二、数智创新融合。搭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旅信息管理系统,如保护传承数字化中心、历史文化互联网站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文旅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技术的实现。
三、打造全域文旅。建立常州文旅宣传志愿者联盟,制定旅游资源和推荐旅游线路宣传范本;以城市门户高铁站、机场为主要切入点,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等的合作,利用传统公共空间策划艺术类装置展陈;搭建融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常享游”平台,并由辖市(区)合力共建一站式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升级体系。
做好“土特产”文章 壮大“新农人”队伍
问题的提出:
曹成贤委员提出,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乡村“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我市已发布“龙城英才计划”支持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但目前仍存在“新农人”直播带货“资质”卡脖子、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
建议: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宣讲和集中授课培训活动,帮助“新农人”学习电商直播准入规则、直播技巧,提升线上运营能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视野,获得灵感和知识。
二、强化社会要素保障。深化农业金融改革,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农人”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三、提升“新农人”品牌意识。应用数字化营销手段,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特色;积极参与各类农业展会和节庆活动,展示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新农人”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注册自有品牌,协助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规范特色农业保险支持。加强对“新农人”的农业保险知识宣传教育,简化理赔流程,降低理赔难度,更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