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代表委员问政录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朱雅萍 郑雨露 谢维娜

推动合成生物产业新质特色发展

问题的提出:

李凯虎委员提出,合成生物产业是常州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市在合成生物领域已经具备先发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前沿技术追踪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合成生物产业层级亟待提升、各层级融合发展仍待深化等问题。

建议:

一、聚焦新质发展,提升科研产业质效,紧抓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建设合成生物与人工智能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紧抓企业主体,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紧抓人才关键,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

二、聚焦特色发展,巩固先发优势,优先推动我市已有的产品升级和扩大市场,依托“三园六平台”的科研创新技术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相关企业从传统生物企业过渡到合成生物企业;构建政府、企业相辅相成的优质产业生态。

三、聚焦协同发展,强化工作合力,设立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基金,并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打通高校和企业的创新机制;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推动市区、县区、园区相关产业互相协作。

扶持技术人才互聘 拓展人才使用领域

问题的提出:

屠博文委员提出,技术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创新领域竞争,需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广阔舞台,特别是在本地技术人才互聘与共享机制方面发力。

建议:

一、打造技术人才互聘与共享平台。积极构建覆盖全市及周边区域的技术人才互聘与共享平台,平台应具备人才数据库、需求对接、动态协作等功能。

二、完善跨行业、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构建区域性技术人才流动机制,联合推出技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化跨地区工作的行政手续,并为流动人才提供便利服务。通过行业协会建立跨领域技术共享计划,鼓励企业共享技术专家、共同完成创新任务。

三、优化人才评价与培养机制。建立一系列灵活的共享和评价机制,如动态合同模式、配套双向评价体系、引入实时监管机制等。

四、推动区域协作与政策配套。设计多维度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双赢局面。包括针对技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收入结算方式;对积极参与共享计划的企业实施税收激励政策;对参与共享计划的技术人才提供多方面资源支持。

规范有序推动常州非遗进校园

问题的提出:

陈期委员提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政府、社会、非遗传承人的合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得到了很好的推动与发展。但2024年秋季开学后,根据《常州市校外培训“黑白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部分非遗课程将不能继续在学校开设,许多非遗项目因此少了进校园传承授课的途径。

建议:

一、教育部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专题研讨,设定非遗进校园开展培训的相关规定。

二、文化管理部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任命与管理办法,对有意愿、有能力完成非遗进校园开展传承培训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考其履职与考评,初步形成推荐进校园开展传承培训的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教育部门在文化部门的推荐清单基础上,根据家长、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非遗进校园培训的“白名单”,并进行公示。

四、文化与教育部门每两年联合对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培训的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评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拟定新的非遗进校园开展培训的“白名单”。

因地制宜完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问题的提出:

胡爱彬委员提出,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提升社区的儿童友好度和亲近度,正成为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的重要内容。但我市仍存在社区人才服务队伍不完善、适儿化程度不高、空间建设不完善、儿童参与权无法保障、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政府出台针对儿童友好社区的专门性文件、阶段性行动指南、儿童参与的落实标准和规定,保障儿童有效参与。

二、优化资源建设,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推动社区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打造儿童友好街区;建立社区与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联动机制,共同构建儿童友好社区。

三、合理规划设施场地,社区推进基础设施适儿化改造,老旧小区结合改造同步规划,并定期对户外儿童活动设施进行维修,保障安全。

四、完善儿童参与机制,社区建立周期性儿童议事会,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及时的社区反馈评估机制,引导儿童参与公共事务。

五、完善传导机制,社区与学校合作,实现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撬动社区。

六、加强宣传指引,加大对政策、措施、成效的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充分发挥社会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