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区域创新发展机遇无限。
刚刚过去的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围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北区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打好产业创新升级、创新平台提能、主体多元培育、科技招商深化、人才引育管用“组合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北区实施“三大工程”和打造“活力高新名片”注入强劲动能。
“抢滩”布局新赛道,创新策源增创优势
2024年终号角吹响,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硕果收获不尽——
常州峪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峪兰生物食品用发酵有机酸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预计可年产百吨级生物合成香料。其中,阿魏酸香兰素是全国首个通过AI设计并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的产品;
昊禾生物举行L-苹果酸装箱海外首单首发仪式,首批10吨L-苹果酸将销往美国市场。园区开园以来,首单出海产品诞生。
“这里未来一定会成为合成生物学的风向标、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在常州表示。
作为常州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24年新北区共引进落地30个合成生物项目,总投资额达122亿元,投后估值50亿元。全区累计合成生物企业(项目)达61家,产值超百亿元。
强化全域统筹规划,着力增创创新策源新优势。去年,新北区科技局以“专班推进、需求牵引”为导向落实合成生物创新发展专班工作职责,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吸引了赛桥生物、绿色康成等一批具有颠覆性技术、突破性创新的项目“落地生根”,持续擦亮长三角合成生物港名片。
“这里的产业氛围令人兴奋。”贻如生物董事总经理薛睿轩说,企业为推动产业化落地考察了国内30多个城市,接触到常州新北区后,迅速敲定。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中试平台正式启用,研究院完成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正在申报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北区获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合成生物),标志着全区合成生物产业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重大平台优化支撑,双创载体能级跃升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高新制造”的标签在众多“大国重器”中闪耀——
安泰复材、新创碳谷、润孚动力、常州航空产业园等多家企业、园区携产品亮相。由白鲸航线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智能货运无人机W5000全球首发,更成为展会首日的一大焦点。
2024年10月,W5000首架机“龙城壹号”在新北区总装下线,标志着常州在低空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预计2026年,W5000首架机将实现交付。
“飞”在空中,“根”在地上。新北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自落户以来,已累计开发15个新产品,与超过百家企业、高校和团队交流对接,为低空经济发展做好平台支撑。2024年,中心科创工场初步建成,获批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
产业发展从“0”到“1”,重大创新平台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北区科技局在激励科研、促进转化上下功夫,联动多方,从“横”“纵”两个维度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横向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型”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为产业注入活力,纵向上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型”平台,推动科研技术变革。
紧密围绕新能源材料技术与应用的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便是“行业型”平台代表,在节能材料、储能材料和发电材料等行业细分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产业化。2024年,安泰创明宣布完成新一轮1.4亿元融资。
新北区科技局始终把创新平台和创业载体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推动重大平台优化建设,推动创业载体蓬勃发展。2024年,天汇空间与童庆禧院士合作的院士工作站获评成立,全区院士工作站总数达6家,数量全市第一;常州三井微谷众创社区获省科技计划专项立项,全市唯一。
厉兵秣马强战力,科技招商构筑“大格局”
抢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新北区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和奋斗的热潮。全区各板块共计60多人的科技招商队伍,成为搅动科创活水的一支生力军。
从初识推介到正式签约,仅仅5个月,中合基因DNA合成装备项目便于2024年成功落户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区。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年产DNA合成相关设备200台(套)以上,年销售额超1.5亿元,形成辐射华东地区的DNA合成服务能力。
项目的促成,源于中国工业发展大会上的一次相遇——中合基因技术总监在大会上结识了来自新北区薛家镇的招商团队,而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区正位于薛家镇。2024年,薛家镇重新组建了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精心选拔出8名骨干,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2岁且经验丰富的专业招商团队,通过每周举行项目招引例会、骨干授课等方式,不断锤炼招商技能。
有了战力强劲的招商队伍,还要有精准高效的科技招商机制和架构。2024年以来,新北区科技局在科技招商质效方面全面发力,充分调动各镇(街道)积极性,依据自身产业特色组建专班,确保各板块有资源对接和项目招引,“一把手”积极带领团队走出去,形成了上下协同、全域发力的协同大招商格局。
短短6年就成长为常州市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宸光新材料,是聚和新材料近年孵化的优质项目之一。而营业总收入已突破百亿元的聚和新材料,当年正是由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引进到新北区的。一个个“龙头”引领、育苗成林的故事,在新北区佳话频传。
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也成为重要抓手。“政策+资本+服务”的模式吸引了众多“种子选手”和“种子项目”。2024年第一批“龙城英才计划”,新北区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此外,新北区科技局还在上海、西安、武汉、北京等地举办了10场项目对接会,成功招引102家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83个“三高一资”项目顺利落户。
高效联动注活力,创新生态圈持续赋能
2024年5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来到常州,出席新北区牵头主办的2024“顶尖科学家江苏行”(常州站)暨长三角合成生物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与两院院士、合成生物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企业家代表们共话科技前沿、共谋创新发展。
“能邀请到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国内专家团队到常州共话发展,体现了政府工作的认真、细致、高效。”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这一年,精彩纷呈的创新活动、大赛,为新北科创活力持续蓄能——合成&工业微生物学研讨会等10场高能级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赛,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题挑战赛,合成生物专题挑战赛,均有多家企业获奖;“菁常汇”科技服务品牌的20余场活动,为企业提供高企辅导、技术合同交易、研发机构建设等服务。
以合作交流聚能。2024年,新北区分别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信部火炬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2场次,达成产学研合作59项6365万元;申报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175.7亿元,金额全市第一;申报省科技副总项目53项,总量居全市第一。
以科技金融赋能。2024年,新北区出台《科技人才孵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科技人才引育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常州国家高新区“科创积分贷”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迭代更新系列金融产品,运用科创积分为500家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累计融资达30亿元。
锚定新起点
蓄力再起航
展望2025年,新北区科技局将以“三招三引”工作机制为抓手,持续加大优质科技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全年招引优质科技项目100个,其中合成生物项目不少于30个,引育“三高一资”项目80个。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60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达25家,瞪羚企业达200家。优化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力争新增省级企业创新平台3家,力争2025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再有突破。
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五提行动”,做大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高科技创新主体、高素质创新人才”,全面强化“科研投入、项目招引、空间孵化、基金引导、政策服务”关键支撑,加速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本版撰文 费婷 谈必行 吴燕翎
本版图片 朱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