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算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尹梦真
通 讯 员 商轩 邵春燕
1400多个零部件,按照程序设定的时间被送上全自动生产线,每2分钟就能组装成一台铃木250系列摩托车。其间,生产系统全程监控,及时纠错、纠偏。这是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公司总装车间内的一幕。
豪爵铃木创立于2006年,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企业目前有1200多名员工,3条总装线,设有焊接车间、注塑车间、涂装车间、发动机组装车间等,全年产量30多万台,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总部在广东江门,之所以选择在常州建生产基地,首先是被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公司副总经理守谷安则说,上下游供应链的完备基础,也让常州从一众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
豪爵铃木重视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生产。2017年,在省、市智能车间相关政策激励下,企业率先对摩托车油箱涂装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再造生产管理流程。该车间最终获评省级智能车间,开启豪爵铃木的智能化发展新路。
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后,豪爵铃木又将数字化转型目标瞄向塑件注塑车间,用机械臂代替人工作业,并重新梳理生产计划与执行业务流程,自主研发注塑生产计划排程系统、生产汇报系统,与公司原有的ERP系统、OA系统等进行整合和集成。由此,注塑车间也获批省级智能车间。
两个车间的焕新带来喜人结果,坚定了豪爵铃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信心。随着国内市场大排量摩托车需求的激增,工厂产能亟待大幅提升。豪爵铃木为此引入德国一家公司的MES系统,建立起全流程生产制造执行平台,实现设备自动化加工与生产过程信息化的有效结合。
在摩托车总装的过程中,执行平台会实时监控整车生产全过程,当发现实际生产过程和程序设定的生产过程有偏差时,系统会实时反馈给产线的工作人员,自动输出生产管理报表,以便及时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良品率,提升生产效能。
“经过智能化改造,订单交付周期比以往缩短30%,20多天就能交车。”豪爵铃木总装部经理韩涛说。
用智能引擎优化生产资源,重构生产流程,让算力成为制造业的生产力,豪爵铃木制定并实施了智能制造工作五年规划,刷新多项效益指标:5年间,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下降20%以上,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零发生;产品合格率水平逐年提升1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90%以上;销售金额翻了一倍。“近3年,我们的产量维持在每年30多万台,较5年前大幅提升。”韩涛说。
守谷安则表示,企业将进一步开展电动摩托车产品的相关研发和推广,并加大大排量摩托车的研发力度,推动绿色能源在摩托车领域的应用。
胡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