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治污,让“两难”变“双赢”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懿 通讯员 王蓉
2024年12月26日,位于横山桥镇的常州恒锌禹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马培震正在查看危废桶情况。“危废桶满了,常州永葆绿源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就会上门,运走处理。”马培震说,自从享受“绿岛”政策后,每年危废处理费用减少了一半。
恒锌禹晟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生产锂电池隔膜涂布设备,每年会产生2吨沾有工业油脂的废弃手套。马培震说,这些废弃物介于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之间,由于量太少,自建一套处理设备成本过高,如果简易治理,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每当需要处理时,企业便头疼不已。
2022年,恒锌禹晟搬进横山桥智能装备产业园,2公里外就是永葆绿源。恒锌禹晟每年只需缴纳2000元排污费,永葆绿源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废弃物,企业则可以全力以赴忙生产。
不光是恒锌禹晟,常州经开区1200多家企业都享受到了“绿岛”政策带来的红利。一家地板企业的负责人许渊告诉记者,永葆绿源派出“环保管家”,跟企业对接危废品处置工作,为企业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
永葆绿源作为常州经开区的小微企业固废集中共享环保设施项目,也是全市首批“绿岛”项目,打造了一座1056平方米的危废暂存仓库,每年可贮存5000吨园区危废,同时配套建设危废管理软件体系、转运设备、分析化验中心等设施或系统,解决区域内中小企业产废量小、品种多、区域分散、去向难、成本高等问题。工作人员李炎介绍,企业可以收集20种不同品类的危废,基本囊括全区小微企业的产废类别。
常州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陈伟说,常州经开区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乡镇企业众多,这些企业块头小,承担不起高额的治污成本;对于政府来说,为防止企业排污“跑冒滴漏”,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巡查。这样“两难”的局面,因“绿岛”项目的推进被逐步打破。
着眼服务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常州经开区加快推动“绿岛”项目建设,着力建成一批环保公共基础设施,让中小微企业“共享治污”,实现工业片区、集中点的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横山桥曾有“涂料之乡”的美誉,但早前,涂料企业采用前村后厂模式,生产工艺简单、结构单一、分布零散,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不少。为探索化工园区污染源头管控新模式,常州经开区打造绿色涂料集聚区,新建厂房、研发中心及安全环保绿岛等相关配套建筑11万平方米,引进自动化智能涂料生产线10条以上,统一配置甲类车间、甲类仓库及废气设施处理装置,建设雨污水管道、涂料罐区、中控室、事故应急池等。
横山桥镇经发局工作人员陈家华说,晨光高性能汽车涂料、威斯敦光伏新能源涂料、鸿钜特种涂层材料等多家涂料龙头企业已签约入驻集聚区,将采用公建配套辅助设施共享模式,实现生产闭环、共享治污,既为企业降本,又为园区增效。
“有了‘绿岛’,企业运营成本低了,政府管理压力小了,‘两难’变‘双赢’!”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