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重视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常州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的“559”工作部署要求,把“工会驿站”建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增进职工群众福祉的关键抓手,扎实推进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落地落实,更好地为户外劳动者提供“舒心、暖心、贴心”服务,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工会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提升改造工会驿站342家,其中,已建成全国最美驿站17家,省级最美驿站101家,最美驿站培育点40余家,已建成智能驿站54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说:“外卖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新建提升改造工会驿站,并通过大数据来优化调整驿站的服务时间与设置,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找到驿站、进入驿站,切身感受到常州这座城市的温暖,真正把工会驿站打造成工会服务职工办实事项目中‘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龙城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新双15工程”,实现驿站全天候服务
2024年11月底,倚靠在历史文化街区——三堡街工会驿站正式对外开放。该驿站外观简约大气,设计新颖前卫,门头上的“工会元素”格外醒目,外侧墙体还贴心打造了一幅业态图,非常贴合三堡街的活力气息,成为过往户外劳动者和游玩者“网红”打卡点。快递小哥朱贽说:“这里是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于我们这群夜猫子来说,实惠又方便。”
三堡街全长1200米,沿街及运河五号店铺鳞次栉比,其夜市更是火出了圈,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集聚到这里,体验潮流繁华的夜生活,感受“龙城小外滩,最忆三堡街”的独特魅力。钟楼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堡街工会驿站是由五星街道总工会联合属地党建办、派出所三方共同打造的。把原来的治安亭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成了户外劳动者的友好驿站。记者现场看到,这里不仅具备“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基本要求,而且是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服务驿站。从门禁系统开始,具备“扫码+人脸识别”两种进入方式,工会会员可登录“江苏工会App”,使用会员二维码对着扫码器识别进入;非会员进入可以联系三堡街社区工会联合会帮助识别进入。驿站内,加装了远程在线监控设备,与省总工会“服务职工一张网”平台联网,实现24小时远程在线监管。室内,还加装了烟雾报警器,实行驿站全域禁烟,实现烟雾感知、“现场+后台”报警、开门联动等功能。
三堡街工会驿站是我市首批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服务驿站。市总工会副主席王丹丹介绍,为了更加便捷、智能地服务广大职工群众,全国总工会今年开展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重点在提高工会驿站的服务质量与内容、增加开放时间上下功夫,积极向8小时之外延伸服务。王丹丹说:“‘新双15工程’明确,要推树15%的工会驿站成为最美工会驿站、打造15%的工会驿站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目前,全市工会正在全力推进,不断提升工会驿站服务质效,增强户外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带工建”,让驿站服务更丰富
走进北环新村旁的“红动力”工会驿站,一楼功能区、二楼共享空间和休憩小院三部分组成的新能源服务舱,分设共享餐厅、公益小屋、24小时补给站、新能源领航室、续航活动区、动力增成中心等区域,着实让网约巡游出租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来自工会的温暖。
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说:“这里提供的午餐,有米饭,有面条,菜品也很丰富,关键是价格还很公道。二楼的动力增成中心,是我们网约巡游出租车的培训点,从业培训及资格证都可一站式取得,真的很方便。”每周一、三、五,这里还有公益理发,对新能源车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只需收取每人每次10元。
该驿站是红梅街道采取自建方式而设立的,并于2024年11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站点以“15项+”模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服务。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陈刚说:“这‘15项+’,在政策宣传、休息、饮水、热饭、如厕指引、手机充电、冰箱、理发、应急药品、小维修工具、针线包、雨具、一键入会、爱心互献和法律援助指引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对网约车司机还提供‘公益+低偿’日常生活服务,就餐每份优惠5元,理发每次10元,以及微利服装修改裁剪、家电简单维修等。”同时,红梅街道把“党建带工建”引入工会驿站,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会维权服务、交通安全宣讲等活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身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温暖就在身边,新业态的“红色动能”得以不断释放。
类似的工会驿站还有很多。阳光龙庭社区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在焕新升级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开展“托托”工会驿站建设,充分链接党建联盟资源,以社区“留灯书房”为职工家庭活动主阵地,常态化为职工家庭提供休闲小憩、书籍借阅、展示交流等服务,开展绘本阅读、文化沙龙、暑期影院、乐器培训、非遗传承体验等活动。2024年,该工会驿站开展惠及职工家庭活动31场,全年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50余人次。阳光龙庭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姚志燕介绍,工会驿站还依托社区托育中心、四点半托管服务中心、“宁馨托”瀚苗科学育儿服务站三大服务平台,形成以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为特色的“托托”工会驿站品牌,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解决“带娃”烦恼。据悉,这里有托育位100个,除配备专业持证教职工,内部设施设备均按江苏省托育示范基地标准配备,设有多功能音体室、核心运动教室、敞开式图书吧、烘焙教室等活动室,可满足婴幼儿游戏活动需求。
毗邻北环路小学、火车站北广场的“两当轩”工会驿站,2023年10月建成后,这里已成为美团天宁站点晨会集合点,每周定期在工会驿站开展“班前十分钟”活动,站长在进行班前检查、总结问题、预判数据、安全提醒的同时,关照大家随时到驿站喝口水、歇歇脚、充个电,为外卖小哥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港湾”。
“一键入会”,让驿站服务更走心走实
在东奥新谷橙·科技创意产业园,依托新北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设立的工会驿站格调新颖,是由两个集装箱组合而成。
这里,微波炉、冰箱、常用药箱等基本要素一应俱全。新北区总工会主席万丽平介绍,园区集聚了20多家中小微企业,包括好德国际物流等新就业形态的属地骨干企业、顺丰、美团、圆通、韵达等平台企业的区域分支机构,每天进出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300名。“工会驿站是依据园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日常需求设立的,每天要服务二三十位户外劳动者,为他们提供热了吹吹空调、饿了热热饭、渴了喝口水、累了歇歇脚、手机充充电的室内场所。”万丽平说,工会驿站自2024年8月启用以来,各级工会已开展夏送清凉、常态化送温暖、困难帮扶,行业协会送交通安全常识普法进园区等活动10余场,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把他们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目前,我市工会驿站主要有共建、自建等方式设立,有依托物流园区、物流快递网点等单位场所挂牌设立工会驿站的,也有利用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等各类工会服务场所或与其他单位、组织合作设立的。就新北辖区,现已建成工会驿站41家,他们以服务“两员两司机”建好物流园区“司机之家”和商圈“工会驿站”为重点,打造迪诺水镇、万达广场、环球港三个商业街区示范点和聚盟物流园、中通物流基地、常州滨开区新材料产业园三个物流园区示范点。
为了方便户外劳动者快速找到工会“娘家人”,在工会驿站门头上设立带有工会元素的统一标设,室内张贴了“入会二维码”,他们可通过扫码关注的方式,实现线上入会。万丽平说:“我们更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双向方式,把户外劳动者更大程度地汇聚起来,把更多贴心服务、政策和福利送到他们身边,让他们能走得进工会驿站,我们提供的服务更能用得上。”
“商圈+驿站”,综合服务温馨又便捷
2024年10月,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共同举办了全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现场交流会,并现场发布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提升“五大行动”,以设施友好、服务友好、成长友好、权益友好、治理友好为重点,开展好暖“新”筑巢、关“新”服务、凝“新”赋能、安“新”守护、融“新”共治行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尹涛说:“在新就业群体高频次出入的商圈内,实施‘五大行动’,更多的是期待各商圈能够不断提升‘友好指数’,实现商圈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共建共赢。”
龙湖天街城市综合体的工会驿站是我市在商圈内设立工会驿站的一个缩影。该驿站以温馨的暖色调为主,墙上展示的“职工加入常州工会的十大好处”,涵盖生活、工作、学习、婚姻、福利等方面,一旁还设置了入会二维码,方便广大职工“一键扫码”入会。五星街道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街有212家商户,日均进出龙湖天街的外卖骑手、快递派送员等户外劳动者达500人次左右。为了满足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按照工会驿站设置标准与要求,街道与龙湖天街商圈联合建设了工会驿站,服务时间与商圈营业时间同步,从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工会驿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在驿站门口,设立的专属停车区域,为快递员和外卖骑手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跑了8年的外卖骑手郭俊开心地说:“车子停在专属停车区域,安全又放心。”据悉,该驿站自2022年9月成立至今,街道每年投入日常运营维护经费约3万元,目前已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约10万人次。
为新就业群体在硬件上打造一个“贴心的家”的基础上,更是用“走心”服务,温暖更多的人。除持续开展送清凉、送温暖等常态化服务,五星街道总工会还根据他们的职业特性,在工会驿站内开展安全教育宣传等活动,2023年6月更是举办了常州首届外卖骑手技能竞赛,并建立“驿站微信群”,及时、动态地了解新就业群体所思、所想、所需,且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线下提供服务,线上拉近距离,用暖心举措,组织好、服务好、引领好新就业群体,推进他们融入基层治理,成为社区的网格员、安全员、清洁员。
融合“公益元素”,提升驿站内生动力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市总工会制定出台了《常州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规范化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提出“6+X”服务,让普惠化、精准化服务高效融合,把全市打造的工会驿站成为常州工会履职尽责的工作平台。
溧阳市五一广场的工会驿站,是溧阳市总工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汇众社义工协会负责日常管理。每天早上8点半至下午4点,汇众社志愿者都会准时到岗,全年无休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开放服务。溧阳市总工会挂职副主席徐文喆介绍,驿站除提供取暖、纳凉、喝水、歇脚、充电、阅读等基本服务,还不定期开展“公益理发”“一杯姜茶”“送爱心糕点”等活动,不断扩展延伸驿站服务范围与功能。据统计,自2023年4月投运以来,该驿站已服务户外劳动者达15000余人次。
溧阳工会积极融合公益元素,探索“两gong三共”即“工会+公益”共建共融共享合作模式,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样、精准、高效、优质的专业服务。徐文喆说:“社会组织具有自愿和公益的属性,与工会驿站承担的责任相吻合,五一广场工会驿站运行1年多来,不仅摆脱了商超、商业圈的束缚,可以独立运转,且在汇众社的日常运维中,达到了365天的全年无休,深受户外劳动者欢迎。”据悉,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每天及时做好服务日志,把大家反应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反馈给属地总工会,以便及时调整、改进,提升驿站活力。
在常州,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工会驿站”,附近站点一目了然。走进遍布龙城大街小巷的工会驿站,户外劳动者除享有驱寒避暑、饮水就餐、手机充电、读书阅览等基本服务,各地工会还不断丰富工会驿站的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链条,与街道、社区等联合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文化等活动,帮助户外劳动者解决实际困难,打通工会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市总工会至今已连续两年为工会驿站订阅了《常州日报》,让他们休息之余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切实把户外劳动者汇聚起来、服务起来、引导起来。
本版撰写:常工宣 李平 毛人杰 陈伟凌 黄惠君 钱澄 秋冰
本版照片:常州工会 廖原 胡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