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新能源汽车智慧补能新图景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龚励
2024年12月25日,小米汽车官宣与“蔚小理”开展充电网络合作,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公司的充电桩资源将全面接入“小米充电地图”。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过‘单打独斗’的时期,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充电桩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新能源汽车补能提供便利。
记者注意到,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在补能领域开放合作的车企。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多家车企也已实现互通,让车主随时随地找到充电桩。
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作为新能源之都,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我市共登记上牌私家车12.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7.2万辆,占比59.5%。至此,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9个月超过50%。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以其在环保、智能化、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而我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如理想汽车在常州建有整车制造基地及零部件产业园,已形成年产81万辆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已下线元PLUS、海豹、海狮等多款车型,2024年1月至9月汽车产量达19万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推动充(换)电设施建设,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提速”。
合作共赢: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
此次小米与“蔚小理”的合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的重要体现。对于小米汽车而言,选择与“蔚小理”合作,能迅速绕过充电桩建设成本高昂、建设周期漫长以及选址困难等难题,在短时间内实现充电网络的快速扩容,为小米汽车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充电选择,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其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而对于“蔚小理”来说,大量小米汽车用户涌入其充电网络,显著提高了充电桩利用率,增加了额外收入,让运营成本能得到有效分摊,减轻了各车企的资金压力。以蔚来为例,部分充电桩在非高峰时段曾面临闲置现象,但通过与小米合作,空闲时段迎来了小米车主,设备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收益大幅提升。
在常州,类似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也在逐步推进。如常州经开区近年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布局建设,由常州科维城充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场站已投运,该项目位于丁塘河湿地公园水上森林区域停车场内,是集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充电站,可同时满足多种新能源车型的充电需求。此外,广汽埃安推出的“百城千桩免费充”活动,让车主能更便捷地找到充电桩,提升用车便捷性。
资源整合: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急剧增长,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车企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当前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稳住发展优势的产业基础,需要加强政策交流与行业协同建立标准层面的互认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此次小米与“蔚小理”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网络,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未来展望:构建更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
互联互通只是第一步,业内认为,未来资源整合还应更高效。对于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也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更加完善的补能生态系统。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充电设施的性能和效率,如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场站引入的一拖八液冷超充桩,可实现“一秒钟一公里”的充电速度,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更快速的充电体验。另一方面,需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公共平台,来解决不同企业运营商之间的互通互换问题,构建充换电站智能控制平台,通过对站点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充换电站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