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作出“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等系列重要论述,这为交通运输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常州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目标任务,加快完善“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精绘交通中轴“工笔画”,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出行,勇当常州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全局性谋划,着力推动综合交通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综合运输通道、枢纽和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
公路快速延伸。我市公路总里程达84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92.4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常泰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实现全线贯通,腾龙大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车。南接线高速项目11月底交工验收,锡宜高速扩建、沪武高速扩建加快建设。中吴大道西延先导段跨运河大桥、312国道横林至湖塘东工程、341省道溧阳段改扩建工程、232省道沪武高速扩建配套工程等全面推进。丹金高速已进入项目建设准备阶段,常溧拓宽、金宜高速、泰常高速等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高速中环逐步呈现。
铁路明显提速。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达27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222公里。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常州各区县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快速推进,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加一核多射的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蓝图逐渐成为现实。
水运提质成网。我市已建成168公里的高等级航道网。建成常州港、金坛港、溧阳港、常州东港,并规划新北港、武进港,推动形成“1+5”港口枢纽体系布局。魏村枢纽工程正式通航,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中天钢铁段开工建设。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施工图审查,今年开工建设,通江达海已然可期。
航空飞越发展。常州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成为全省第二个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的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400万人次,通航城市超50个。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稳步推进,低空经济加快推进,常州逐梦蓝天的翅膀挥舞得更加有力。
战略性布局,着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是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常州市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规划》研究,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坚持“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原则,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提升绿色货运比例。加大海铁联运能力,通过优化铁路场站、开通双班列等方式扩大现有运能,达到集装箱重箱发送300标箱/天、10万标箱/年的最大运能,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大的海铁联运物流基地。加大铁路班列运输能力,稳定“常西欧”线路运行,谋划拓展中欧中亚线路和南下东盟铁路线路。加大江海河联运能力,完善以运河东港、金坛港、溧阳港为节点的运输网络,稳定运营7条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推出“常申快航”河海联运新产品,实现常州至外高桥港天天发班、28小时直达,常州至洋山港一周两班、36小时直达。
贯彻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工作部署,推动交通行业能源消费变革,加大新能源设备推广应用,推动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优化。建立巡游出租汽车电动化政策保障和资金引导机制,主城区新能源巡游出租车811辆,占比达在营出租车总数的41%。积极推进公交领域电动化进程,今年计划完成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84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将超过90%,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主城区运营的公交车基本实现电动化。鼓励港口机械、施工设备、营运车船等“油改电”。
一体化推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公共交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政府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以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为根本宗旨,扎实推进公交为民办实事,切实改善市民出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人民满意交通。
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常州地铁1、2号线先后投运,公共自行车有序推广,“地铁+公交+慢行”绿色出行链条逐步完善,三网融合渐入佳境,市民出行更加体系化、多样化、便捷化。先后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和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共交通300米站点覆盖率和市民出行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一,公交服务持续提档升级。溧阳市加快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金坛区成功创成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
客运服务创新模式持续升级。推动汽车站转型发展,实现“轻量化、便捷化、多点化”运营,在保留汽车站功能的前提下支持对武进汽车站进行“文交旅+生态商业”的综合开发试点;定制客运、商务客运、旅游专线、城市候机楼、城际拼车、“空巴通”旅客联程联运、“运游结合”,创新型的客运模式,打造更为个性化的出行服务;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新型业态蓬勃有序发展,为品质出行带来更多选择。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377公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连续多年全省处于前列,溧阳、金坛、武进相继创成全国“四好农路”示范县,溧阳“一号公路”、环太湖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乐道金坛之绿野仙踪”获全国“最有诗意的路”第一名。着力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资源共享,全市开通了18条交邮融合线路,各类货运物流站场29个,省农村物流示范点9家,镇村公交开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农村地区的邮政及快递业务收入翻番。
系统性防范,着力建立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论述安全生产红线、安全发展战略、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安全作为交通运输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治理,强化交通运输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交通运输行业重大风险,努力实现交通运输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
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监管。持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防控,确保设施安全、运营安全和运输安全。高标准推进“两客一危”全链条安全监管,持续放大危险货物装货人“五必查”源头管控作用,“五必查”总体核验率稳居全省第一。健全小批量危险货物运输运行体系,形成小批量危险货物运输由“常州模式”提升至“江苏模式”。深入推进公路医生进乡村专项行动,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7.5公里。普通国省道交通安全设施维护质量位列全省第一。
全面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执法终端装备建设,打造智能指挥中心,推广5G布控球和AR眼镜应用,“守护2.0”智能系统实现“双随机”执法检查和现场执法派单制。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市级超限超载执法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两客一危”车载定位和主动防控系统建设。构建以“指挥中枢”为中心,以“信息流”为主线,以感知、研判、治理、评价为主要环节,突出应用“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执法监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