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垚 孙婕
摄 影 高岷 夏晨希 尹丹蓓
通 讯 员 赵玉涵
金秋是收获的时候,也是致敬耕耘的季节。10月18日下午,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常州主场活动在常州经开区横林镇卫星村高标准农田热闹开场。
丰收节是农民自己的节日,也是凝聚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窗口。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一线服务助农、引进培养地区农业人才……丰收在望的时节,农民群众庆祝丰收联欢的舞台上,常州经开区无数的田间地头之间,正迎来美丽蝶变。
共享喜悦庆丰收
特色市集、歌舞表演、体育活动……丰收节当天,一场集美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丰收盛宴在横林镇卫星村精彩上演。丰收节现场共设置26个特色农产品摊位,集中展示常州经开区的民俗非遗、农副产品、农创手办及美食。深受大家喜爱的津津乐食品、李丁食品、玉螺泉米酒、蒋记食品、中意食品、横山桥百叶等经开美食,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芙蓉珍珠,以及新闸荷园萝卜干、凌家塘琦睿肉类、焦溪二花脸猪等其他地区特产齐聚集市,共庆丰收、共享喜悦。
“我们的水稻品种好,吃起来柔、香、糯,又是一个丰收年。”横林种粮大户吴建兴创建的狄坂香米品牌已成为常州东部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当天他带着狄坂香米亮相,吴建兴笑着说,今年亩产600多公斤。市民何先生告诉记者,6年多前开始吃狄坂香米后就爱上了它的口感,这次专程来给家里囤点粮。
记者从常州经开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丰收节前不久,常州历经台风“贝碧嘉”冲击,为了帮助农户抵御风险,该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联系保险公司启动查勘、定损快速理赔流程。台风过境的第二天下午,第一笔理赔款就发放到位。据悉,本地种植农户大都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的95%由政府承担。
创新方式保丰收
头戴草帽、双脚踩泥、面庞黝黑……丰收节前夕,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飞每天要去农田看看。
在遥观镇高标准农田里,458亩晚稻在秋风中摇曳身姿。郭飞拿着一束稻穗欣喜道:“今年稻穗明显比去年个大,褪色也比去年缓慢,看来土壤肥力提升了。”郭飞告诉记者,这里种的是软米,去年第一批新米上市,半个月就一售而空,今年临近收割,上周预订就超过180单。
去年,遥观镇政府与中国太保产险常州分公司签约。江苏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在这块地应运而生,以一年后地力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改善作为赔付标准。
不光郭飞感受到了土地肥力的变化,保险公司专业团队提供的检测数据也明确这块地的肥力比一年前有了提升。
把地“养肥”并非易事,郭飞带领社员平整土地后,又使用农机将绿肥深翻入土,俗话说“深翻一寸,增产千斤”,按郭飞的标准深翻要达到50厘米,为土壤“松筋骨”。郭飞说,精细化、科学化的田间管理,减少化肥使用,可有效避免土地因施肥过量造成板结,进而提升粮食产量。
记者在农田边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白色小盒子和一盏黄色的灯,郭飞说这是政府提供的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装置。
这些“捉虫”神器,可以使“良田”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次数。该神器由常州经开区企业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是太阳能诱捕杀虫灯和水稻迷向散发器。前者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到晚上就会定时开灯,进行害虫诱杀收集。水稻迷向散发器通过散发信息素,可以对害虫产生迷惑,使雄虫找不到雌虫,错过交配时机,不能够繁殖下一代,来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企业负责人陈新介绍,一台迷向散发器防控面积可达5—6亩,每瓶产品使用周期3—6个月,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专业防治持续期长,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同时此项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和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工费用,取得了农作物增产增收。
随着秋收到来,这些神器已完成年度使命,等明年6月再继续“上岗”。
人才深耕丰收田
作为苏皖两省种田圈里的“风云人物”,安徽无为市农民专家高忠带着农机来到常州经开区包地种粮食。如今600余亩高标准农田黄绿交织、丰收在望。
“这里种植条件不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去年来考察时,集中连片的耕地,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在高忠心里激起不小的涟漪。包下土地后,高忠和亲戚搞起了田间的交接班,亲戚来常州帮忙把秧苗栽下去后,赶忙回到无为忙于田间管理,这边农忙结束后,高忠则换班顶上去,虽然两地隔得远,但不耽误。
同样跨省打拼的还有安徽制腊世家的丰晟食品传承人蒋成。来常州创业后,农工局通过品牌打造、技术指导,让老蒋的安徽腊味在常州打开了市场。“传统腊味制品只能在冬日晴天制作,公司引进了ERP系统和智能化生产模块,可以实时追踪控制食品全流程的产线温度和湿度,让一年四季成为腊味生产旺季。”在今年的市农业创业创新大赛上,蒋成大显身手。他说,农工局派出专家助力产品积极“出圈”,这些都促成了他愿意在这片土地深耕。
就在今年丰收节现场,常州经开区还签约了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议,常州经开区统筹推进龙潭湖核心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与院士中心、岳麓山种业中心等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制定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案,为加快推动产业振兴注入科技新动力,吸引更多农业人才来常经开,共同深耕丰收田。
“农工局将以此次丰收节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常州经开区农工局局长张浩表示,农工局将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让“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变成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