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探索医防融合“武进模式”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殷雯馨 通讯员 黄雅婷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武进区在全省率先打造“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医防联合体,并以医联体为支点,聚焦慢病管理等重点领域,优化“5+3+2”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医防一体、主动服务、资源下沉的“武进模式”。

病有所医,探索打造县域医共体

日前,家住蠡河新苑的老展到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内科主治医师吴凯发现患者心电图异样,立即远程“求教”武进人民医院专家。“医共体专家远程会诊后,我们立即进行针对性用药并转诊上级医院。”吴凯告诉记者,救治中发现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近端已阻塞70%,中段已阻塞99%,幸好抢救及时。

9月中旬,市民华丽英摔伤导致锁骨骨折,入住武进第五人民医院“联合病房”。在这里,既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还能享受到乡镇卫生院的住院报销比例。患者家属戈晔说:“专家到基层来,对我们来说更方便了。”

目前,由2家区级医院与15家乡镇卫生院组成的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两大医共体,已建成共享的心电、影像、病理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五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为医共体内各机构提供一体化、同质化服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双向清单,建成4个医防联合体

医院是医防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治病还要“防病”。武进区卫健局将破题方向瞄准公卫与医疗,通过“双向清单”制度,探索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疾控骨干“下沉”基层,打开医防融合的“大门”。武进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袁春燕在雪堰镇漕桥卫生院挂职近一年,她发挥疾控技术优势,主动服务、技术下沉,牵头开展了“前列腺早癌筛查项目”等3项医防融合项目,前移“首诊关”,建立“防控网”。

目前,武进区疾控中心与寨桥卫生院、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成4个“疾控—医院”医防联合体,推动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聚力打造疾控、医院、患者三方受益的医防融合武进新模式。

校地携手,打造慢性病医防融合示范

慢性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整合优质资源,尽可能地“治未病”?武进给出的办法是:校地携手。

9月初,常州市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试验区项目在武进启动,通过“政府牵头、高校支撑、医防协同”的方式,创新慢性病“整合式”管理模式,实现基于医防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湟里镇河南村打头阵,经过业务培训的志愿者深入该村开展问卷调查。”武进区卫健局副局长周义红表示,南京医科大学与区卫健局将进行慢性病初筛,针对初筛高危人群开展影像及内镜精筛,实现分类管治,为慢性病筛查和风险评估、构建慢性病“防、筛、管、治、康”一体化防控体系开辟新路径。

做好慢病健康管理,必须守好“健康之门”。随着“家庭医生工作室”落户理想汽车、常州美硕电子有限公司,首家家庭药师工作室在大学新村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挂牌成立,多需求、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离群众越来越近。

据悉,武进还将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制试点工作,促进“医中有防”“防中有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