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无尚幸福与荣光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在首都北京高等院校上过学的“40后”们,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每年能参加国庆游行,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而幸运之神对我的眷顾,又更甚于一般同学。因为我连续四年都是国庆游行队伍最前列的仪仗队队员之一。

那是1962年金秋,新学年刚开学几天,我突然接到系里的通知,让我参加国庆游行的仪仗队。这份宝贵又宝贵的通知,让我兴奋了好几天。

要晓得,那个年代的首都国庆大游行,其意义之重大,连我们这些草根学生也都理解几分:当时,我国的红色政权还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外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颠覆我们政权的大头梦。在此背景下,每年首都的国庆大游行,也是扬国威、振国魂的重大国策之一。我有机会成为这么重大政治活动的一名仪仗队员,成为接受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检阅的一兵,怎能不热血沸腾呢?

游行队伍是由仪仗队和工农商学兵群众队伍两大部分组成的。凡在北京上大学的莘莘学子,都是群众队伍之一员;而仪仗队员就不同了。那是由首都高校少数同学组成的若干方阵。其中,由我们北师大学生代表组成的旗队和国徽队方阵,位于仪仗队的最前列,相当于整个游行队伍的先导。

我被安排在国徽队方阵。这就意味着,当游行队伍迈步进入天安门广场时,最先进入毛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眼帘的,就是我们北师大的这两个方阵。而我就身在其中,这份荣耀和骄傲,简直难以用文字表达。

任务是极其光荣的,但训练过程却是十二万分艰巨的。正式训练开始后,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就到大操场集合,其他一切活动均让路。仪仗队员要达到什么水准呢?用教练员的话说,就是要按军事编制训练出仪仗“范儿”。说起来,训练内容很简单,就是正步走和队列两个方面,可真正练起来,才知道它的艰巨性。

我们先练正步走,以班为单位先练。正步走完全不同于平常步行,它的动作要领是:胳膊摆动至胸前,小臂要弯曲,与大臂成直角,手掌成握拳状,距胸10厘米;抬腿高度是距地面25厘米,脚背绷直,脚尖朝前,脚掌与地面平行,着地铿锵有力……还有步伐节奏、步幅大小以及行进速度等等方面的种种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打一点折扣。怕我们消化不了这许多要领,教练员将正步走分解成若干个分动作,让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正步走练得差不多后,就练队列。队列仍然是先以班为单位训练,然后以排为单位练,第三阶段以连为单位,最后练方阵。队列的要求是,行进步伐一致,橫排竖列均成一线,方阵成块,不能有疏有密,不能有凹有凸,口号响亮,队形规则。由400多人组成的方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见。我们全体队员朝着目标一天天练,一遍遍走,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毫无疑问,这样的训练刻板单调,可没有一个人懈怠;这样的训练又苦又累,有时候会累得上床后爬不起来,还有时候走路时大腿和小腿肌肉疼得直叫唤,可没有一个人退缩。有的是一丝不苟,有的是坚持不懈,有的是信心满满……因为我们深深懂得,这是政治使命,幸运又光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血脉偾张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添彩。这股力量足以击败所有的消极因素。我们要向全世界彰显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毛主席、党中央的检阅——这就是我们仪仗队员的共同心声。

问题来了,光有信心和决心不行呵,仪仗队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符合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完美?怎样才能展示出仪仗“范儿”?这一系列的疑问需要答案。队员们心中无数,需要样板,需要示范。

这不,示范来了。那天下午,我们在大操场集合后,大家的眼球倏然被一道靓丽的“风景”紧紧吸引住了:国家仪仗营来了!来给我们作示范了!我们凝神屏息地观看他们的精彩表演。嘿,世上竟有如此卓越超群的仪仗队,任何溢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仪仗营的水准之高。你看,战士们个个器宇轩昂,人人目光炯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无不迸发出解放军那英勇、刚毅、坚强、自信的特质和气场。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正气凛然、豪气入云,行进中“咔嚓咔嚓”的脚步声铿锵有力,震耳欲聋;步伐整齐划一,节奏鲜明;摆臂、抬脚果断利落;每一列、每一排全然是一条笔直的线条在移动,所有动作好似一个人“克隆”的,丝毫不差;口号声高亢洪亮、响彻云霄、威震四方,昭示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观看他们如此精准、精湛、精彩的示范表演,我们无不五内震荡,精神振奋。样板已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别无他途,唯有以他们为榜样,苦练苦练再苦练,用我们的“范儿”行动向毛主席、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汇报。

光练不行,还要通过预演寻找、发现缺憾或瑕疵,然后进行补救和改进。那是9月20日傍晚,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东长安街集合,参加预演。预演与正式游行一样,要求十分严苛。我们身着节日盛装(女同学是上身毛衣下身裙,男同学是白衬衣蓝裤子)置身于翻滚着喜庆欢乐的热浪中。虽是仲秋时节,透着寒意,我们却如沐春风;虽已夜色朦胧,可东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却如同白昼,无数彩灯大放异彩,宛如九天银河落人间,璀璨绚丽,熠熠生辉。参加预演的仪仗队各方阵和部分群众队伍,人如潮、花如海、彩旗招展、横幅起舞、标语摇曳、模型静立、彩车开颜……凡国庆正式游行所需要的,应有尽有;仪仗队预演的程序、步骤、要求,与国庆节正式游行时的要求一模一样。当晚十一点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下达指令:“游行开始!”他的话音落地,仪仗队即启动了。旗队和国徽队作为先导开路。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仪仗队员操正步走,行注目礼,并挥动手中花束,一如国庆当天的阵仗。预演第一遍后稍事休息,接着演第二遍、第三遍……约在凌晨四点钟结束。

这一年的预演非常成功。各级领导都很满意。所以,就无须补救和改进了(我记得,仅有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的仪仗队是预演了两次的)。

国庆节到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将于10时整举行。我们仪仗队员凌晨五点起床,七点一刻乘大巴到东长安街集合。东西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妆,汇集于东长安街的各种模型、彩车、横幅和彩旗,早已整装待发。我们仪仗队队员,个个全神贯注,人人心无旁骛,静静地等待难忘的时刻到来。上午10时整,祖国亿万人民期盼的时刻到了。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华表上的扩音器响起了彭真市长洪亮的命令:“游行开始!”命令响彻云霄,传遍长安街和整个天安门广场。倏然间群情激奋,人潮涌动,仪仗队开始启动了。扩音器里播放着中国人民十分熟悉、十分喜爱的歌曲《歌唱祖国》,仪仗队踩着音乐节拍稳步前进。旗队方阵开路,国徽方阵紧随其后。行进到天安门广场时,仪仗队即改正步走,向天安门城楼行注目礼,同时呼口号并挥动手中花束。这时刻,我激动得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可以见到毛主席了!我的目光不停地朝城楼的前排搜索,啊!找到了!那就是主席,就是万众敬仰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城楼中央和其他首长一起向我们招手致意呢。我恨不能停下脚步瞻仰,恨不能命令时间停住,永远冻结在此刻。我和全体仪仗队员一样昂首挺胸,迈着正步,且行且远,很快就走过了天安门城楼。到了西长安街,我们仪仗队就圆满完成了这一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乘车回学校了。人是回校了,心仍定格在天安门城楼前,在与同学们津津乐道中回味、体会——那种心灵的激励,那种精神的滋养,是找不到恰当的言辞表达的。处于亢奋之中的我,迫不及待地提笔写信,告诉父母和中学时代的同学们,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幸福和幸运。

在那以后,我又有幸参加了1963年至1965年连续三届的国庆大游行仪仗队。如今重温那段往事,那时光,那片段,深深烙在心坎里。这是我五年大学生涯中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