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龙峰村的腾飞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郑雨露 王 锐

通 讯 员 邹 杰 常农宣

一大早,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村民向则宁从自家菜地摘了新鲜蔬菜后,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择菜。

向则宁家位于村里新建的百亩荷塘附近,外墙是简约大气的新中式,高大的落地窗和挑高客厅让屋内宽敞又明亮。这幢别致的乡村小楼完全重构了人们对“农改房”的想象。

向则宁家是龙峰村2019年到2020年期间第一批46户享受“宅改”政策的家庭之一。他说:“我家享受了当时的优惠政策,在一家三口可改建180平方米住宅的基础上,通过有偿使用政策,又花20多万元增加了18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新建了一幢3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龙峰村党总支书记余庆贵介绍,村里的宅基地改革从2019年开始。当年,依靠村里原有的蓝莓产业,“莓林果乡”国家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龙峰村,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这一重大项目的驱动下,龙峰村迎来了腾飞的机会:依据政策,户口在村里且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每人享有6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同时享受每平方米450元的补贴。有扩大住房面积需求的村民,还可以通过有偿使用政策得以实现。

“我们在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时候,对村民房屋的外立面做了统一设计,对房屋内的设计,我们也根据村民的需求提供设计服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统筹推进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余庆贵说。

当地老百姓盛赞,村里的改造不仅让他们享受了现代化居住条件,同时也看到了更多“窗外的风景”:家门口的菜地变成了“小花圃”,泥路变成了柏油的“彩虹路”,村里还多了百亩荷塘、魔法工厂露营基地、可可工厂、拖拉机农场等农旅项目。

2015年2月,常州市武进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开创了12项“全国率先”,为国家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了“武进经验”。2020年,溧阳市和武进区再次入选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作为溧阳40个“宅改”试点村之一,灵活的特色田园建设和“宅改”试点政策,让龙峰村一路“高歌猛进”,不仅为村民返乡置办茶舍、餐馆、民宿提供土地,还为乡村发展留足了空间,更让年轻人看到了机遇。

去年秋天,龙峰村上马了“乡村旅居 田园康养”项目,让在村内创业的年轻人更有了奔头。“去年,龙峰村实现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里的7家民宿,每到周末基本都是满客。年轻人现在都愿意回来了,愿意在村里住,在村里创业。”余庆贵说,他们基本不愁周末的客源,工作日也通过接待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养老团进行补充,田园康养项目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现在,龙峰村的“乡村旅居 田园康养”项目顺利运营,并逐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从试点到全域,从探索到创新,近年来,我市积极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和宅基地的有偿使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盘活利用等改革工作,加快推动“三产”融合,不断唤醒农村的“沉睡资源”,催化乡村产业迭代,带动农房价值跃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未来,常州将继续引领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打好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