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三井人民医院开辟医疗服务“新航线”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赵霅煜

通 讯 员 茅松奕

9月30日上午9点,在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顶楼,一架装载4个血液样本的低空无人机准时起飞。7分钟后,无人机降落在市一院,样本箱立即被送往检验科。只过了2个多小时,相关报告结果就出现在三井人民医院的“云系统”中,成为内科副主任柯美娟调整癌症患者用药的根据。

7月,省内首条5G-A医联体常态化医疗物资航线在市一院和三井人民医院之间开通。在这条智慧医疗的“低空生命线”上,几乎每天都运输着检验标本、血液、药品等医疗物资。截至9月底,无人机已执行了126次飞行任务。

三井人民医院院长郭文明表示,今年,市一院和三井人民医院着手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深入贯彻分级诊疗制度,双方共建综合病区,开通医疗物资航线,努力实现三甲医院同质化管理,为周围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解决双方痛点 共建综合病区

郭文明介绍,受人口低增长趋势的影响,医院妇产科病房人数不断减少,病区面临着全新的规划调整。对市一院而言,承接老城厢巨大的医疗压力,全科医学科、老年病科及中西医结合科住院人数日益增加,已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幸运的是,双方在难题求解上找到了共同答案——共建综合病区。该病区由全科医学科、老年病科及中西医结合科组成,每天都有市一院相关科室专家到院进行门诊或病房管理。市一院还派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智刚担任综合病区执行主任,每周二、四、六前往带教、查房、指导。

“成立综合病区,一下子就解决了双方各自的痛点。”郭文明表示,早在2021年,市一院就和三井人民医院成立专科共建医联体,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呼吸内科的联合病房,在市一院专家指导下,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升,这也让我们对成立综合病区充满信心。”

6月22日,综合病区正式投入使用,设在三井人民医院9楼,共有病床35张,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下联动,实现三井人民医院与市一院病区同质化管理。截至目前,已收治100名患者,主要为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恶性肿瘤营养支持、脑梗死等。

考虑到开设新病区后会接收到病情复杂的患者,三井人民医院的医护提前做好了准备。病区护士长周瑜瑜表示,病区成立前,她就派出10名护士到多家医院进行培训,尤其针对输液港、PICC、胃肠营养管的日常维护,进行了专门的学习。柯美娟说,病区共有3位本院的内科医生,分别在市一院老年病科、呼吸科、心内科进修过,积累了一些治疗危重症疾病患者的经验。

“医护能力提升了,但如果检验能力、药品储备跟不上,同质化管理依旧有很大的障碍。”郭文明说,三井人民医院到市一院的地面通勤时间需要26分钟,一旦遇到堵车等意外,患者诊疗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为此,双方开通了省内首条5G-A医联体常态化医疗物资航线,让运输检验标本、血液、药品等医疗物资的时间缩短到了7分钟。

“有小部分疾病,我们基层医院没有相关设备检验,像微生物、激素类、免疫性抗体检测只能通过无人机送到市一院。”三井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廷洪介绍,无人机每天在固定时间出发,采集标本—运输—出报告这一流程最快在2小时之内。两院之间还实现了平台对接,他们第一时间在医院客户端就能查看报告结果。

资源信息共享 责任风险共担

71岁的王先生就是两院共建综合病区的受益者。9月初,咳嗽不断的他出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带他看了王智刚的专家门诊。结合相关病情表现和影像资料,考虑王先生既往有行肿瘤切除手术、气胸发作等病史,王智刚建议他住院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排查原因并开展治疗。

“当时市一院没有床位,无法立即收治,正好患者家住新北,就建议他入住三井人民医院的综合病区。”王智刚说,王先生入住后立即开展了相关检查和治疗,病情逐渐平稳下来。第二天,周瑜瑜发现他所用的那款胸腔闭式引流瓶与这里的型号不匹配,立即和市一院进行沟通,在不走常规流程的情况下,无人机第一时间就把所需的引流瓶运输过来。

“其实一开始到三井人民医院来还是有些顾虑的,但后来发现,市一院的医生每天都在病区,一些检查会送到一院去化验,这里没有的耗材也能第一时间运过来。相当于人在三井,整个治疗过程还是跟市一院同步,这让我们也更放心了。”王先生家属表示。

“遇到紧急时刻,无人机随时能出发,临时飞行成本也绝不会出现在患者的住院账单里。”王智刚说,综合病区成立的第一原则就是两院资源信息共享,一切以患者为优先,突发情况时遇到的制度流程问题,会在完成治疗后再逐步完善。

资源信息共享之外,责任风险也要双方共担。8月下旬,83岁的金女士因急性心衰被家人送到三井人民医院救治,综合病区医生雷晓军迅速为她进行了常规检查和药物治疗。王智刚当天正好在病区查房,他表示不能排除肺栓塞的可能,三井人民医院没有相关检查设备,必须立即送患者到市一院做肺动脉造影。

“我们和120联系,安排好转运市一院,检查做完后,家属却不肯回三井人民医院,强烈要求留在一院。”王智刚说,检查排除肺栓塞后,雷晓军坚信自己用药没有问题,患者回三井人民医院也能得到很好的救治。王智刚相信他的判断,出面和家属耐心沟通,让金女士再次住了回去。第二天,她的病情果然明显好转。“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指导,我们在治疗规范和管理上已经打通了医院等级的壁垒,双方相互信任,类似的风险我们会共同承担。”

家住新北区太湖路87岁的张女士是直肠癌晚期患者,她女儿感叹,母亲已经进入人生最后的阶段,需要临终关怀。医院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非常有爱,不仅每天多次到病房查看,老人有疼痛、发烧等问题,也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综合病区运营三个月,有远在武进南夏墅,甚至安徽的患者过来,他们的肯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成就感。”柯美娟说。

精准定位人群 开展产康治疗

今年,三井人民医院的产康中心为近400名患者进行了盆底肌治疗,其中169人来自两癌筛查人群。对此,手术室兼产科护士长杨建芳倍感欣慰,这是她和同事加班加点努力的结果。

去年,杨建芳前往南京参加一次妇幼健康相关的培训,为汇报工作她查阅相关资料发现,40岁以上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达40%,而来医院进行盆底肌治疗的患者却一直不多,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今年4月,全市启动三年一次的两癌筛查工作,医院负责为三井街道35—65岁女性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这一人群正好和盆底肌功能高发人群重合,于是我们在做两癌筛查的同时,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杨建芳说,前来做两癌筛查的女性共有3001人,其中表示有漏尿情况的有583人。很多人对盆底肌功能障碍认知不足,觉得漏尿是正常现象,或者羞于说出自己的苦恼,没有去医院治疗的勇气。更让她感到可惜的是,本院有两位后勤人员就有同样的烦恼,居然也不好意思开口求助。

通过电话通知,前来进行盆底肌评估的共有383人,结果颇为严峻。“合格分是80分,评估下来,最低分只有15.7分,最高分87.8,平均分55.3分。最严重的一位65岁女性,每天要穿纸尿裤生活,不穿就无法出门,更不要说聚会、旅行了。”杨建芳说,最后接受治疗的共有169人,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磁疗、磁电联合治疗,加之患者配合主动锻炼,治疗后复评平均分70.8分,提升了15.5分。其中,效果最好的一位,初评34分,复评84.4分,提分高达50.4分。

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医院产科的人心。“本来产科萎缩,科室的助产士面临着转型,通过这种方式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的同时,也让她们再次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杨建芳说,两癌筛查人群的盆底肌评估都是免费的,成本完全由医院承担。

除了两癌筛查人群,前来三井人民医院建档的孕妇也是产康治疗的目标群体。“我们在建档时就做好宣教工作,产后45天可以来做盆底肌恢复训练。”杨建芳说,通过他们的努力,共有185人在产后前来进行治疗,初评平均64.8分,治疗后达到了72.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