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以米代钱币的老方笺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前些日子,我以一张民国时期常州焦溪名医丁谏吾的方笺从藏友处换得邹馥山的处方。这张方笺长28.7厘米,宽18.2厘米,处方上端是名医秦伯未题写的“邹馥山医家”隶书大字,署名“伯未”,钤有“秦伯未”印章。被称为诗书风流的秦伯未(1901—1970),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他所著的《内经知要浅解》见解独到,被医界尊称“秦内经”。秦伯未为邹馥山题写定制方笺,可见两人关系至密。
方笺左上方长方形红色印章,填写“合米〇斗三升四合”,是以米代钱币来结算的。并列于左侧的配药印章显示的是“泰山药号”,该药号地址在常州化龙巷,1931年由仇迪金开办。
邹馥山,生卒年不详。1948年出版的《武进指南》介绍,邹馥山为内幼科,地址在西直街可庵弄西庆余堂药号。本案用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以党参易人参,加鳖甲、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柔肝,佐以地榆炭、炒枯芩止血巩固。妙在汤丸并用,配合虚黄资力丸,其中皂矾具有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之功。《现代实用中药》说:“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钩虫病方,以皂矾为主药,配米醋和黑豆粉制成。针砂具有补血除湿利水之功,诸药相合,功效益彰。此丸特别适合钩虫病患者驱虫后使用,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言,“用药者,勿以一煎方为了事也”“有宜丸、宜散、宜膏者,必医者预备,以待一时急用”。常州已故名老中医屠揆先和杨泽民都曾推荐使用虚黄资力丸治疗钩虫病,且有论文发表。
1989年出版的《常州市卫生志》记载:“自鸦片战争后,国势日蹙,对外奴颜婢膝,一任宰割;对内则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而豪绅巨贾,巧取豪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身无立锥。加以连年战乱,瘟疫流行,老弱辗转沟壑,呼援无门。平日米珠薪桂,一般平民度日艰难。”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因军费过度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直线飙升。国民政府不断增印法币,引起法币疯狂贬值,国统区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为挽救民国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蒋介石决定废弃法币制度,改发金圆券,实乃饮鸩止渴之举。老百姓缺医少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为了应对物价飞涨,避免更大亏损,中药商家出于无奈,想出以粮食换药品,即以米代替钱币的权宜之计。
根据史料推测,邹馥山开的以米代钱币方笺大约在20世纪四十年代。斗转星移,今非昔比。这张不起眼的老方笺,一是可以作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医药遭受摧残的见证;二是可以管窥中医药人绝处逢生的智慧;三是作为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珍贵物证和史料,可以唤醒人们对振兴中医药事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