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代李白”之称的著名诗人黄景仁(字仲则),其爱情诗深情真挚,堪比李商隐的《无题》,他爱恋的对象,也与李商隐的情事一样,扑朔迷离。人们在欣赏黄仲则凄美的情诗,感动于他缠绵悱恻的爱恋、刻骨铭心的相思时,不禁会好奇,这些诗词到底是写给谁的?
关于黄仲则爱恋的对象,历来说法模糊,没有定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表姊妹,大多认为是仲则宜兴姑妈的女儿;二是宜兴姑妈家的婢女;三是一位歌妓。
近现代人研究黄仲则,大多认为其所恋对象不可考。尽管年代久远,言辞模糊,但“为谁风露立中宵”这个“谁”并非不可考。仲则的爱情诗以《绮怀》组诗及《感旧》组诗最为有名,诗歌多写他自己的心路历程,融入的是真情实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不妨来分析仲则的爱情诗词,对他所恋女子的身份加以寻绎。
《绮怀》十六首,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诗人客居寿州期间。这组组诗完整地描写了诗人的一次恋情,诗歌以回忆的形式,写出了他与一位女子相识、相知、相爱、离别、相思、重逢、追忆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情节性。通过《绮怀》组诗,我们大约能了解仲则恋爱的对象、时间、地点、恋爱经过等信息。
关于仲则爱恋的对象,诗中说“中表檀奴识面初,第三桥畔记新居”(《绮怀》其四)。这首诗很清楚地点明了诗人与女子的关系,是中表之亲。“檀奴”,晋代潘岳的小名,也是美男子的代称,后也用作年轻女子对情郎的昵称,这里“中表檀奴”是诗人自称,即仲则所恋的女子是他的表姊妹。
另一首诗中也有这位女子身份的相关信息:“虫娘门户旧相望,生小相怜各自伤。”(《绮怀》其五)“虫娘”是唐玄宗女儿寿安公主的小名,后下嫁苏发。在诗词中有时也指舞女,或者自己心爱的女人。“虫娘门户”指原出尊贵之家,却遭遇落魄命运。仲则家境贫寒,她表姊妹也非豪门闺秀,“虫娘”在此应是指仲则心爱的女子,而非舞女。“旧相望”说明表妹搬到第三桥畔的新居后,两家住得比较近,比邻相望,所以能从小在一起,相互爱怜,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关于恋爱的时间,仲则在诗中多次提到,“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绮怀》其十五),“三五年”即15岁,此句道出他们相恋的时间。仲则在《醜奴儿慢·春日》中追忆过去恋情,也有“徘徊花下,分明认得,三五年时”,再次透露了仲则恋爱的年龄是15岁。15岁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可以肯定此次恋情是仲则的初恋。
仲则的这位表姊妹究竟是谁呢?根据《浮桥黄氏宗谱》所记,仲则只有一个姑妈,适李洪涛,应该就是嫁到宜兴的姑妈。仲则去宜兴姑妈家读书是什么时候呢?是乾隆三十年(1765),是年仲则17岁,且在宜兴氿里读书也仅月余。所以,从时间上可以清楚地证明,仲则所恋的对象并非宜兴姑妈的女儿或小婢。
据《浮桥黄氏宗谱》记载,仲则还有一个表姑,即他爷爷大乐的弟弟大夏的女儿,适太学生徐景乔,这个表姑的女儿,应与仲则年龄相仿,所以这位女子可能是他表姑的女儿,也有可能是他姨妈或舅舅家的女儿,因信息及资料有限,不能坐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仲则家乡,住得较近的表姊妹。
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以恋人远嫁而终止,但楚楚的腰肢、温柔的梨涡、微醺的香气,这美好的一切,都是难忘的回忆。
黄仲则的另一组爱情组诗即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20岁时作的《感旧》四首,以及乾隆三十五年(1770)22岁时所作的《感旧杂诗》四首。这两组诗也集中描写仲则的恋情,然细按诗意,所恋之人与《绮怀》所写并非一人,而是另一外女子——一位歌妓。
组诗的第一首,回忆与一女子相识、相恋。“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感旧》其一)首联交代女子的居所临近道边,“青楼”指豪华精美的楼房,借用曹植《美女篇》中“青楼临大道,高门结重关”句,后也常指歌妓的居所。颈联中“下杜”在长安城南,“上阑”在长安城西,这里借指女子居住的地方,是门前车马往来的繁华热闹之地,并非如《绮怀》中所写的安静庭院,更像是歌楼妓馆这样的风月场所。
在另一首诗中可以更加确定这位女子的身份,诗云:“柘舞平康旧擅名,独将青眼到书生。”(《感旧杂诗》其三)“柘舞”是唐朝时从西域传入的歌舞。“平康”,唐时长安丹凤街有平康坊,又名平康里,为歌妓聚居之地。此句点出所思女子的身份,无疑是名歌妓。“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感旧杂诗》其一),饮酒沉醉,歌舞欢娱,与风月场所相吻合。可以肯定,仲则这两组诗所怀女子为一歌妓。仲则的诗词及李斗《扬州画舫录》等,也证明他确有冶游之经历。诗中的“扬州梦”既是用杜牧典故,也可能是实指,暗示这位女子可能是他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冶游扬州时认识的一位歌妓。
从《感旧》《感旧杂诗》两组诗可以看出,仲则与这位歌妓的情感,是才子佳人式的浪漫恋情。这位歌妓对书生仲则青眼相向,情有独钟,经常手裁诗笺抄写仲则的诗词。但这段感情最终无果,只留下深深的遗憾,“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感旧》其三)。
仲则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岁末,即他漂泊多年后的中年写下《岁暮怀人》组诗,共20首,每一首怀念一个人,前面的18首诗后均注明所怀者姓名,唯有最后两首没有注明,很明显两首诗所怀者分别是不同的两人。根据诗歌内容分析,第十九首怀念的是家乡的表妹,第二十首所怀即是那位歌妓。这两首诗也可以证明仲则的两次恋情。
通过考察黄仲则的爱情诗词及生平轨迹,我们认为,他有过两次用情至深但最终无果的情感经历:一次是青梅竹马式的初恋,即他15岁左右爱上家乡活泼聪慧的表妹;另一次是才子佳人式的浪漫,冶游扬州时爱上了一位美貌的歌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