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正确认识“关键时期”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是党在科学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科学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清醒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于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时代依据。

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提出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据统计,2024年包括美国在内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100多场选举,国际政治力量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全球发展再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这一路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跋山涉水,自强自信,守正创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或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的深水区谷深水急,险滩相接,暗流涌动,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在关键时期迎难而上,积极有为。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

随着发展阶段的跃升,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依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博弈也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产业的竞争。当下全球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时不我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仍存在不少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充分,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决定》强调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同时,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全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义非凡。

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充满新期待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和具有的显著特征,这一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避免走西方式现代化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的老路,人民群众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执政之基才会更加巩固。

民生是全会高度关注的议题。全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决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同时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推动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上发出时代最强音。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向前,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奋发进取,才能完成伟大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